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Blog與網路自由

--在沒有規範之前,請不要妄談網路自由


最近我和好友Joseph討論部落格上的「自由」問題。有趣的是,我們有同樣的見解;但同樣,我們也都被同樣的管理問題所困擾著。

就像人類許多道德、社會等文明問題,從來就沒有因為工業革命、電腦革命等等技術與科學的進步而得到解決一樣。Internet起來後,在真實世界中一直爭議百年的自由、民主,個人主義等等所有一切的議題,進入這個虛擬的新世界之後真理也沒越辯越明;而所謂的Web 2.0時代的來臨,當然也沒有為這些議題帶來多少更2.0或更進步的解答。

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

Blog:部落or芭樂?

2005年時台灣很多人要做部落格,然後就有一些過熱的論調出來,例如,因為國外許多部落格寫手在當市民記者,因而開始有一個論調,說部落格將威脅到新聞媒體。現在當然沒有人再唱這種論調了,但當時的氣氛是,你不高抬Blog這個平台就不會有人聽。於是我在當時這樣的背景下寫下以下短評。另外要補充的是,在這兩年裡的確有人要以Blog平台來建立新聞媒體,engadget就是一個相當好的例子,雖然成功,但他並沒有取代掉任何像CNET Networks,CMP,IDG,或ZD的任何版圖。

以下舊文開始:

從eBeg到Beg 2.0


不知大家記不記得網路泡沫化之前(也就是dot-com狂飆時代)流行的一個笑話?近來web 2.0的熱門讓我想起了這則笑話:

三個乞丐(beggars)的故事

三個乞丐到都市裡乞討…

第一個乞丐在他的破碗公上寫著「beg」(乞丐),一天下來,他要到了10塊錢。

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幾種令人唾棄的網頁設計


我相信這不只是我的個人喜好的問題,依我在網路及網站管理的經驗,這些個人好惡是很有代表性的。


與電視媒體不一樣的是,網路這個互動的媒體平台上,讀者接收資訊通常是比較「有意識」的。

2007年3月19日 星期一

Google可能推出Google Phone手機嗎?


Google歐洲主管確認真的有Google Phone!今天許多媒體紛紛引述了歐洲媒體的一篇報導。


在去年就開始到處謠傳的Google Phone,終於,Google西班牙與葡萄牙地區的總監在CeBIT 2007裡對記者說,他們的確有手機的開發的計畫。甚至開始有一些網站連產品的照片都有,也有人開始討論Google Phone是否為Microsoft Killer。



接著英國TimeOnline的報導也引述了金融分析師Richard Windsor的研究報告,Windsor宣稱,他在CeBIT展上和Google的代表討論這個問題,得到了印證:「Google終於出櫃,在CeBIT上承認在做自己的手機。」「這不是一款高階手機,而是可以讓沒有PC的使用者方便使用Google服務的低階手機。」


我認為,Google不大可能推出手機,因為對Google來說完全沒有意義,手機市場已經競爭相當激烈,許多大廠在幾年裡也都紛紛退出了。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的殷鑑不遠,目前還在餘波蕩漾。當然,除非Google嫌自己太有錢太有閒,認為手機市場還少個烈士。


Google和蘋果(Apple)不一樣,蘋果早已是消費電子大廠,特別是iPod成功之後。蘋果將iPod經驗擴大至手機市場,推出iPhone當然有意義,也有他的實力。但Google他是一家以軟體或網路服務為核心的業者。



如果是我來編這篇Story,我會朝Google正在研發類似Yahoo Go這樣的服務猜想。若一定要我給他編個名字,我會選Google Mobile Pack或GMobile,或是Goo-go一類的,不會選Google Phone或gPhone。


Google研發手機服務,且積極要進入手機服務市場已非新聞,而且,現在手機服務也是Google與微軟及雅虎競逐最為激烈的一個火熱戰場。此時,Google要做的,除了自己努力研發各種創新服務,以及研究如何將自己在Internet上的優勢轉移到行動(Mobile)這個平台,例如推動手機搜尋,以及與手機結合的Blogger、YouTube、Maps服務之外,還要與微軟及雅虎競爭爭取到全球手機大廠如Nokia、Moto、三星,及各地行動電話服務業者的合作與買帳。親自下海與他們競爭?這完全違背Google的商業策略與核心事業。


當然了,在與手機廠商合作後,Google可以進一步和他們談判,在一些搭載Google軟體或服務的手機上,貼上類似Power by Google或Google Inside,Google Ready等等標章──如果貼上Google標章的Nokia或三星手機(例如)也算是Google Phone的話。


PC變Pack
這個邏輯很像Google在PC桌面上與微軟的戰爭。


事實上市場上一直不乏這種謠言,每過一陣子就會被拿出來炒。


去年大約同一時間,媒體炒的是Google PC;而一年過後的今天,炒的是Google Phone。


去年在謠言滿天飛之後,Wyse(網思科技,全球最大的精簡型電腦製造商,前身為台灣的慧智)的高層在公開場合說,他們與Google在討論為開發中國家提供200美元PC的事;洛杉磯時報還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活靈活現的描述這台PC,說是一款採用Google自家(Linux)作業系統的低價電腦也有報導進一步說,Google利用贊助100美元NB而開發出這套PC。


後來迷底揭曉,對照一下之前的報導,原來Google計畫中的是Google Pack──藉著這種軟體組合可讓Google與PC業者拉攏關係,以及讓使用者安裝Google一大堆軟體時能簡化到「畢其功於一役」。


我們再把迷底拿去對照關於Google PC的相關舊報導,頗讓人頓覺「原來如此」。


在電腦桌面這塊戰場上,微軟藉由Windows可以立即掌控九成多的電腦桌面,而Google除了要研發與推出各種吸引人的軟體與服務之外,更要與PC廠商合作,最好是讓全球前幾大的電腦商,如HP、Dell、Lenovo,Acer,在電腦出貨時都能搭載它的軟體。或者要與其他具策略性意義的軟體商合作,例如開放原始碼瀏覽器Firefox的開發者Mozilla。


Google Talk裝置?
另一個比Google Phone還有可能一點點,但我覺得仍不大可能的是,Google是否會為它的Google Talk推出網路電話的硬體裝置?我覺得如果真有Google Phone,那麼它比較可能是Google Talk的硬體裝置,但即便如此,我覺得Google應該比較是以開放API的方式吸引硬體開發業者加入,也不是自己做,所以在這個前題下,Google Phone也比較可能是Google推出的參考設計。


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我覺得有的,以下所列,雖然不是很有可能,但我覺得都比目前報導的Google Phone手機還要有可能:


>>Google很多自己用的硬體都會自己DIY,例如PC和伺服器,這次Google也想自己試試DIY的手機。


>>不知有沒有人拿過Google的T卹?是的,或許Google還真的做了手機,但這其實只是和T恤一樣,是他們的企業宣傳品。或許他們還會開個G Store,專門賣一些Google牌的帽子,快閃碟、手機……等商品,讓Google粉絲過過乾癮。但我們不會因此說Google跨入了手機事業,或者是投資開網路商店。


後記:寫完此篇報導之後,看到了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觀點和我很像。他們直接以Google Phone Rumors Abound (Google Phone謠言又來了)為題。意思大概說,從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那邊得到的消息是,Google在開發的是與現有網路服務完全不一樣的更多服務,這些服務是為了手機量身訂作而設計的。而且,組合起來會很接近一個手機軟體平台。這篇報導也暗示了,媒體應該追尋的方向應該是這些軟體的詳細規格,還有合作的硬體製造商有那些。


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Wii的代理戰

其實我完全不關心遊戲產業,也不愛玩Game。



不過相信很多跟我一樣不愛玩Game的人,也不禁要被任天堂最新代表作Wii所吸引。很想買一台回家玩玩看。


由於Wii的創新玩法,一上市之後全球的媒體就在炒作一個新聞:就是玩Wii可以減肥。而這個新聞最近也被台灣的各大新聞媒體炒了起來,不僅如此,台灣的記者大人們還將這則新聞發揚光大,進一步炒作成蘇揆玩Wii(怎不報志玲玩Wiiㄋ??),然後又變成了Wii是水貨==>水貨未通過認證NCC要查==>Wii在台灣非法,NCC該不該查蘇揆………。


就這樣我與記者在討論Wii的相關問題時才發現到,Wii在台灣有代理商嗎?


我到Google查了一下,發現到博優好像就是任天堂在台灣的代理商,而且已經有25年之久。從各個專業的遊戲網站、從遊戲玩家在討論區或Blog中的爬文,都很清楚可以看到,博優就是任天堂的台灣區代理商。


甚至,還有今周刊一篇對博優董事長專訪的文章,介紹她代理25年任天堂的辛酸史。


但所有這些證據,還是沒有讓我釋疑,特別是看了博優的網站,打死我都無法相信這是任天堂的代理商。我甚至跟記者表達清楚的態度,若要寫Wii新聞,除非已調查到祖宗十八代很確認了,否則這樣的代理商我不想在新聞中承認。


>>博優網站

>>任天堂官網


我想,我如果是任天堂遊戲的粉絲,我會傷心死了。我也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家公司未來如何因應Wii中的網路互動與網路服務?它的網站甚至連一個粉絲自架或是貿易商的網站都不如。


台灣的Wii迷們對博優有多失望,大家隨便在Google上搜一搜就可以了解了。


一絲希望

博優到底是不是任天堂在台的正式代理商,其實我還是相當懷疑(後面會說一段PS2的故事做對照)。若先擺開這樣的問題不管,至少,博優這家公司顯然配不上Wii這樣的高科技玩具,單從他的網站就足以讓我們這樣來論斷。


好消息是,現在網路上傳出消息說,一向以代理電腦、資訊產品為主的建達國際,正在搶Wii的代理權。而博優也為此在網路上貼文「消毒」,表示他們才是真正任天堂在台的代理商。


結果會怎樣,我不知道;建達到底適不適合,或者能不能成為好的Wii代理商,也很難說,但至少市場有競爭,就有進步的動力。


Sony PS2的故事

這讓我想起了六年前Sony在台灣的故事。


我記得,當初我下面的記者應該是台灣最先發布PS2要引進台灣的消息(PS2要在台灣上市了!)。


但這篇新聞也讓我接到了一家自稱為「新力電腦娛樂公司」(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所打來的電話,他們以抵制新聞及廣告為要脅要我把這則新聞從上稿系統上拿下,理由是,PS2引進台灣是他們才有的權利,我們所採訪的對象沒資格發這個新聞,這個新聞是錯的!對方還以「願意安排總經理專訪」做為我把新聞拿下的交換條件。


結果是,我在追求實情之後,不理他,新聞也照登。


這件事情後來我細究之後,很清楚的,當初Sony就在台灣籌備台灣子公司,記者採訪的是Sony總部派來的日本人,所以消息絕對沒錯。而這一家也自稱是「新力」的公司,以前專門引進Sony的產品,甚至PS2的引進,Sony總部的人也承認會由新力電腦娛樂那邊協助。


我感覺Wii目前的情況,好像跟PS2有點像,只是任天堂似乎沒有要在台設立子公司,或是由總部親自來台。但我相信,台灣市場絕對需要一家更好的Wii代理商。


台灣悲歌

台灣由於市場小,又沒像香港或新加坡一樣,產業升級到所謂「亞太」或「大中華區」運籌中心的全球市場地位,所以,連要玩個Game都得當「市場邊緣人」實不足為奇。


另一個問題則是日商和美商的大不同。


美國的微軟、IBM、惠普………所有的大廠你大概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一家與總部連成一氣的子公司在台灣負責一切的運籌。


但是日商呢?很多都不是像你所看到的樣子。目前我們在購買日本的部份消費商品,在台灣都只有一家與總部無關的代理商在負責一切;好一點的,代理商會有來自日本總部的投資。


其影響不需多做分析,最直接的就是消費者在買許多日系商品時,價格會特別貴,而且還要享受更糟的保固服務。


當然了,像Epson這樣與總部能夠連成一氣的子公司也是有的。我談的只是一個大致的情況,而這情況就發生在任天堂及Wii上。


這也是為何台灣市場裡,消費電子產品水貨會特別嚴重的問題所在。因為在台灣的售價與日本相差太懸殊,產品引進速度也較慢(有時候這意謂著消費者所買到的產品使用更落後的技術),只要有價差,掮客和貿易商就有利可圖。相較之下,美系廠商的商品這樣的問題比較不嚴重。



我自己就曾經是這種市場現實的受害者。兩年前我買的Panasonic FZ 20,不用同樣的價格,我如果是在日本或美國就可以買到有原廠3年保固的東西。但我在台灣只有兩個選擇:以很貴的價格(價差三千多元)買正式代理貨;以比國外貴一點但比國內便宜很多的價格,買到所謂「店面」的一年保固服務。很倒霉的,我的相機兩年不到就了,最後只有花大錢到博漢區找「專家」了。




雖然我不愛玩遊戲,不過我還是衷心期盼,未來台灣的Wii能有家好的代理商,讓台灣遊戲玩家能得到更好的服務。



後記:透過關係確認了,有個朋友曾經看過博優的任天堂代理商證明;但也有消息指出,目前雙方在Wii的代理還未拍板定案,可能還有變數。

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A Sense for Adsense

──小心成為網路詐欺犯



在媒體的大篇幅報導下,許多部落客(blogger)紛紛加入了Adsense賺錢的行列。

特別是去年底廣告效能較Adsense for Search還要來得好的Adsense for Content推出後。

但是,用Adsense賺錢有那麼容易嗎?

小心功虧一簣
昨天Joseph在留言中告訴我這件事之後,我依Joseph的建議搜尋了一下「Adsense、停權」,果然已經有眾多的部落格寫手慘遭停權的殘酷命運。

我不知網路上有多少人說的是真話──是否真的都像自己宣稱的那麼無辜?在快領到Google支票時,卻莫名其妙被斷定為點閱詐欺者而慘遭停權。別說領支票了,被停權之後也意謂著你的Adsense帳號被判了死刑,永世不能翻身。

而就在同一時間,我才把我的疑慮寄給Google,還來不及收到他們的回信,就收到另一份Adsnese帳號狀況通知告訴我說:他們已注意到我網站上的 Google 廣告發生了無效的點擊行為,以及他們可能怎麼處理云云。

大致而言,就這件事來說,我不敢說自己是個完美而沒有犯錯的人,但應該還可算是個「善良的使用者」,我並沒有系統性的做法與犯意,但卻發現到自己要變成「詐欺犯」了。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平常忙於公事而沒時間處理私事,但為圖方便在公司影印或傳真一份私人文件,然後被公司說成是小偷一樣。

我認為Google的執法有「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漏殺一人」的嫌疑,技術與做法上應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而對於想以此賺取外快的朋友,我覺得可以及早覺悟,因為在Google現行的遊戲規則下,有很多讓人變成「小偷」的陷阱。

你是詐欺犯嗎?
點閱詐欺(Click Fraud)其實和Google所說的「無效點擊」只是一線之隔(Google特意用了較中性的中文);Google把不能向廣告主收費的點擊叫做無效點擊,但是當它覺得這個問題是故意的時,就是點閱詐欺了,這時候他就會對AdSense的使用者停權。

事實上點閱詐欺的歷史和網路廣告一樣悠久。

但何謂詐欺,或「無效」?實際上這是相當難以斷定的。我們若依廣告的目的來看,原本廣告主希望能夠吸引到真正對廣告有興趣的人來觀看廣告,而且願意付錢給吸引潛在客戶來觀看廣告的人。反之,如果你拉來一堆人看廣告,但這群人並非潛在客戶,那麼你就要被認定為「詐欺」。

為了說服廣告主,Google和雅虎等網路大廠都必需有一套技術與機制來證明自己的廣告效果是真的,裡面沒有詐欺的事情存在。吸引普羅大眾來參與的全民廣告計畫──Google Adsense當然就要用最先進的技術為此建立出一套有效的機制。

從搜尋引擎,到新聞服務,以至於現在我們要談的Adsense廣告追蹤機制,Google的哲學與邏輯都相當一貫與明確:信任電腦運算,避免人為干預。也因此,我們發現到,一些事情的認定恐怕會與我們日常的常識以及「人性」的自然傾向相背離。

打個比方,在傳統世界裡,如果你很努力的幫人介紹客戶,或參與什麼活動,那麼你會得到對方的感謝;但在Adsense的世界裡,你被認定為騙取介紹費的詐欺犯,因為你的「刻意」行為影響了他們的自動化機制。

再比如,你會注意到雅虎及PC home等入口網站,會利用各種手法來增加他們廣告的點閱率,例如用吸引人的文字標(常常已經到誤導的地步),但對於Adsense的參與者來說,這些肯定都將被認定為「詐欺」。

科技來自人性
如果一套法,讓善良百姓隨時都會不小心觸法,那我們絕對可以說那是惡法。

Adsense現行規定的問題在於,既使你自己很小心的不犯錯,也一樣可能變成詐欺犯。

首先看看,Adsense使用者該如何自律以避免犯規:

一、 不可把自己的網站設成首頁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會有這個習慣,把自己網站設成首頁。但在這同時,你會有意無意,甚至不小心誤觸了你網站上的Adsense for Content廣告,而這就是無效點擊,萬一機率太高時(如果你每天上網,那這機會就很高了)就可能被停權。

二、 不可以宣傳自己的網站:
許多網路作家,特別是部落格作家,在網路上爬文的起點靠的都是「網路人脈」的力量。甚至,在部落格世界裡,「網路人脈」可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元素。Adsense的遊戲規則告訴你,你不可以向你的朋友宣傳你網站上的廣告;甚至你要積極告訴你的朋友,不可點選你的廣告,因為你的眾多朋友中,若有人愛烏及屋,對你特別關照一下,那你也可能因此而慘遭停權。但最能斷根的做法,就是乾脆不要讓你的朋友知道你的網站,免得有人會特別關照你的廣告。

三、不能告訴親朋好友你參與Adsense
他們會問你什麼是Adsnese,但在你說明之後,他們會對這事很好奇,甚至進一步熱心「幫助你」。

四、 不要讓同事知道你在網路爬文
假設一個情境,你在公司很有人緣,而大家也都喜歡逛你的網站。他們可能都是在上班時利用公司網路上去,這種時候,在同一IP出現「不尋常」點擊的機會也會大幅增加。

〔網路上談這個問題的人很多,也有很多的不同角度,不勝枚舉。建議看倌可以自己再上網搜尋看看。〕

但既使你遵守這些違背人性的規範,願意為Adsense改變你的習慣,你還是有被停權的風險。很簡單,網路上什麼人什麼樣的行為都有,萬一有幾個超愛點廣告的人在你網站上多點了幾下Adsense,也有被停權的風險;或者,若有人惡意要置你網站於死地,只要多關照你的Adsense廣告來製造大量無效點擊,你就百口莫辯的被停權;或者,萬一有人拿你的網站測試它的Bot(機器人程式)……。

不要說這不可能,網路上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記得以前每天在看公司的網路流量時,也曾看到廣告頁面有過不尋常而難以解釋的高峰數字出現過。而且,當你的流量越來越高時,發生這些事情的機率也會隨之增加,很巧的,很多人都發生在可以領支票時。

技術的傲慢
問題的荒謬之處很清楚:一但你的帳號發生無效點擊時,你就會被認定為詐欺,不管它的來源為何;當然,如果你身為「絕對善良的使用者」(不只像我只是個善良的使用者),這種機率可能會低許多。

至少,就我在網路上所搜尋到的案例,在無效點擊的認定上Google顯然對他們自己的技術相當有信心,一但認定之後,少有翻案成功的,聽到的故事大多數都是被停權之後,就無從上訴了。

而其中要翻案最難的一項關鍵可能是,一但被認定點閱詐欺,Google似乎就把舉證的責任丟給使用者──你要證明自己的無罪。

這就好比你的電腦萬一被綁架成為Botnet(僵屍電腦)而變成入侵或駭客工具時,執法者直接判定你有罪一樣,可能受害者反變成加害者。

Google真正應該防範的應該是那些「職業性」或具「系統系」手法的罪犯。過於嚴苛的遊戲規則,恐怕將會嚇跑廣大的善良網路作者。

2007年3月13日 星期二

天王的小動作大企圖


身為Google許多網路服務的長期與忠實愛用者,因為微軟和Google兩家重量級科技大廠的小動作,我只好同時使用IE和Firefox兩種瀏覽器。

不知看倌們是否和我有一樣的體驗,在使用Google的Adsense廣告平台,或是Analytics流量分析工具,甚至是Blogger部落格服務,及Gmail等各種服務時,若搭配Firefox會比較順暢;若是用微軟的IE,就會好像車子開到了石頭路一樣坎坷,有時候甚至嚴重到無法使用。

我沒有足夠的技術背景與知識來斷定這種問題到底關鍵是在微軟或是Google?但若從一般的常識分析,我相信這種問題,兩家公司都有責任。

我們可以大致想像一下,微軟這個擁有Windows、Office及IE等絕大多數市場佔有率產品的老牌明星,為了不讓可能的競爭者崛起,當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在每道可能防線上防堵Google這個新天王。

而反過來,Google這個網路與軟體界的新天王,它在搜尋與網路服務市場的龐大勢力,也讓它有夠那個氣魄,不屈從於微軟,而走自己的路。

而IE網路瀏覽器上使用Google服務的不順,可能只是我們所體驗到的一小部份。

消失在Internet歷史中的巨人──Netscape
許多問題,都不禁會讓人聯想到十年前的一場商業戰爭,只是許多事情都已物換星移,恐怕微軟在十年後的這場新戰爭中討不到當時的便宜了。

網景(Netscape)這家公司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相信,數位時代的年輕人很多人甚至聽都沒聽過。十年前叱吒風雲的這家網路公司,曾經是網際網路的代名辭,曾經與軟體巨人微軟平起平坐,甚至被視為可能對微軟取而代之的一家網路公司。但在短短幾年裡,隨著網路泡沫化,網景這家公司也隨之灰飛煙散。

雖然後來被AOL(美國線上)收購,斷斷續續也傳出一些新聞,但關於這家公司,最近還有人在報導的新聞是去年六月他們轉型做web 2.0的新聞網站

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見到了所謂Web 2.0時代的來臨,雖然我不喜歡什麼1.0、2.0的區分,但如果1.0和2.0意謂著internet從啟蒙而走向成熟,那麼我勉強接受2.0的說法。

回想當時,讓微軟在Internet發展過程中能夠翻盤,並給Netscape致命一擊的,是比爾蓋茲的一個重要決策。1995年12月微軟董事長發表了有名的「網際網路浪潮」(The Internet Tidal Wave)備忘錄,自此之後,微軟這個巨人才開始在即將來臨的網路時代中甦醒,並擁抱網際網路。

緊接著,微軟第一個要剷除的當然就是當時擁有大部份瀏覽器市場(印象中是有百分之九十幾)的網景。

微軟當時當然祭出了它最致命的武器──Windows作業系統。全球出廠的個人電腦有將近百分之百(少說也有95%)都搭載了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而微軟決定讓IE瀏覽器成為Windows不可分割的一個功能。

後來的發展當然可想而知,微軟的IE慢慢拿下了市場佔有率;而網景則因為缺乏穩定的獲利來源,再加上核心的瀏覽器市場佔有率節節敗退下,也在後來的網路泡沫裡和成千上萬的網路公司一起消失在Internet的狂飆史中。

記得當時兩家公司競爭的過程裡,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到一個與現在很像的有趣情況。當時兩家公司角力與合縱聯衡之下,我們所上的網站若未投靠微軟,可能你用IE上網就會感覺不順。

我們可以聯想到,這小小的「不順」,可是關係到微軟或Netscape公司的生死存亡,或者至少是優勝劣敗。

敵人2.0──Google
Firefox是開放原始碼社群Mozilla基金會所開發的瀏覽器,不過它也有著Netscape的血統。

Netscape在1998年將瀏覽器程式碼釋出並成立了Mozilla.org計畫,要開發一個全新的瀏覽器。而Netscape被AOL收購之後,Mozilla計畫也由AOL接手,後來AOL並將Mozilla計畫獨立出去成立了基金會。

這項計畫的瀏覽器原本也是以Mozilla為名,後來則改為Firefox。

就瀏覽器的選擇上,Google選擇了Firefox,頗有在背後協助Firefox與IE打對台的意味。(當然了,我們也可以一廂情願的認為,這是幫助Netscape還魂來打IE。)

但是,Google絕對與Netscape不一樣。首先,Google是一家很賺錢的公司,不但賺錢,它的股價(年初一度突破500美金,目前為454美金)也是有強大的獲利在支撐;不像當時的Netscape,純粹是一家「有夢最美」,由網路美夢所建構起來的高科技公司。

其次,Google已在關鍵的網路應用──搜尋市場取得領導的絕大優勢,並正以此優勢成功在許多網路服務上取得一席之地──例如網路信箱Gmail、買下的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

這也難怪,十年之後,比爾蓋茲又得再發一篇相似的「服務浪潮備忘錄」。

兩強相爭的結果會怎樣,還沒有人可以清楚預見。

不過,我知道的是:Google不但不可能像Netscape那樣脆弱,而且絕對足以和微軟抗衡;另一個對我來說最現實的則是,這兩年來,我開始由Yahoo Mail和MSN hotmail轉向Gmail,接著是我成為Google的Adsense,Blogger,Analytics,Google Talk,Picasa...的用戶,而現在早就不得不在電腦上裝上Firefox,好讓我可以隨時順暢的使用Google各種好用的服務。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AMD延伸處理器保固?誤會大了!


今天看到了CNET這樣一篇報導:AMD多款處理器延伸保固期限

我想這完全是一場誤會。一方面要怪AMD的Longevity Program中文翻譯不好,二方面當然是記者本身的產業知識及素養可能有問題。

Longevity Program如果要我翻譯的話,我會選擇類似「長期供貨計畫」。AMD的AMD64 Longevity Program計畫是專為嵌入式市場而推出的,目的是要承諾產品的長期供貨,保證夠長的產品生命週期(life-cycle)當然,「長期」是相對性的,具體而言,AMD為採用其嵌入式處理器的下游廠商承諾要供貨五年,也就是說,他們可以不用擔心,當他採用AMD的處理器時,會因為電腦產業產品快速變化而有斷貨之虞。

電腦產品的變化的確相當快。以「PC的心臟」──處理器來說,每隔幾個月就有產品升級,可能每年都會有不同的產品世代交替。而這正與嵌入式市場的開發不一致,相較之下嵌入式市場比較要求處理器的供貨穩定持久,而不是技術與速度的瞬息萬變。

把Longevity Program翻譯成「長效保固」當然會引起誤會。「長效保固」讓人聯想到的是,你買了一台內含AMD處理器的電腦;或者到光華商場買AMD處理器還有其他零件,然後組了一台電腦,萬一你的AMD處理器在「非不當使用或人為因素」下損壞,那麼只要是產品購買的五年內,AMD可以幫你「修好」(這當然不可能)或給你換一顆新的。

而記者也順著這樣的簡單聯想作文章。也因此讀此篇報導時也可看到廠商與記者之間的對話有些牛頭不對馬嘴。

這篇新聞所取材的中文新聞稿應該是翻譯自2月中的這份外電聲明:
AMD Offers New Products, Expands AMD64 Longevity Program to Further Support Embedded Market

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

真正的台灣之光-宏碁


說到「台灣之光」,雖然我比較偏愛背著國旗跑超馬揚名國際並給全世界有更多啟發的林義傑,但我想有更多人都會聯想到為美國人打棒球而知名的王建民。

不過,說到王建民,我倒覺得背後贊助他並請他代言產品的一家廠商──宏碁,更稱得上是真正的台灣之光。為什麼?

有件很可能即將發生的事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宏碁已經快追上中國的聯想(Lenovo),躍升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了──僅次於來自美國的惠普(HP)和戴爾(Dell)。

想當初,聯想這一家原本單靠著中國龐大市場而名登世界大廠的廠商,為了登上國際舞台,買下了IBM PC。2004年底聯想也靠著買下IBM的PC部門,因而一夜之間從全球第九大PC供應商躍升為第三大。

而台灣的宏碁呢?在大約在2000年時,苦心經營全球品牌多年後終於要開花結果時,卻黯然退出北美市場,對於宏碁的品牌經營不異是重大打擊。

接著,宏碁開始組織重整,首先是讓品牌與代工分家,原本做代工的「宏碁電腦」改名為緯創,做品牌與服務的「宏碁科技」則傳承了宏碁這個名字,顯示出品牌經營的決心。然後是原本在「宏碁集團」下負責做電腦週邊的「明碁」,獨立出去自創了BenQ這個品牌。

為了經營國際品牌,宏碁還找來了來自義大利的專業的經理人蘭奇擔任總經理。

現在,宏碁在某些區域市場是第一名之外,全球市場排名也穩座第四,並正以快速成長的速度準備要追過來自中國的聯想。

據國際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在年初所發布的報告,宏碁以近40%的成長率,出貨量及市佔率都已逼近聯想。2006年Q4兩家市佔分別為7.1%和7.3%,以當季全球出貨6560萬台來算,相差只有13萬台。

而另一家市調公司iSuppli最新公布的數據也是這樣的結果,甚至分析師直言:宏碁很快就會成為第三名了。

台灣長期以來以代工聞名世界,賺的都是辛苦的皮肉錢,一直很稱職的當光亮的世界知名品牌幕後的「黑手」;我們不斷在喊產業升級,但我們看到的大多故事都是製造的外移(以「敵人」中國為最多)。品牌的價值我們不需多做討論,Nokia這樣的一個品牌不知為芬蘭創造了多少的經濟傳奇。辛苦經營品牌的宏碁終於有成,這是我覺的她更值台灣之光美名的理由。

2007年第4季全球前五大PC出貨(千台為單位)

資料來源:IDC

排名 廠商 Q4/06出貨 市佔率 Q4/05出貨 市佔率 4Q06/4Q05成長率
1 惠普(HP) 11,900 18.1% 9,613 15.9% 23.8%
2 戴爾(Dell) 9,666 14.7% 10,552 17.5% -8.4%
3 聯想(Lenovo) 4.772 7.3% 4,398 7.3% 8.5%
4 宏碁(Acer) 4,630 7.1% 3,360 5.6% 37.8%
5 東芝(Toshiba) 2,439 3.7% 2,081 3.5% 17.2%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數位相機維修記

過了保固期的數位相機怎麼辦?

就在過年時,我的Panasonic FZ 20數位相機故障了。

唉唉唉,當時為了省3000多元的價差,選擇了買「水貨」──一般所謂的「平行輸入」或者「貿易商」貨。這台相機代理商貨的保固有三年之久,水貨則只有店家承諾的一年保固。偏我這台,買了近兩年了,所以ㄋ,怎麼修好只有自己解決了。

於是我在Google上輸入了「數位相機修理」等等類似的關鍵字,然後觸續搜出了許多專門修理數位相機的店,像是蘭陽全泰、四海…………。其中蘭陽有討論區可留言,所以我先行在線上留言,希望他們為我做初期的檢驗或報價。只可惜,過年期間可能太多人留言排隊了,我的留言他們很晚才回。

〔容我多言一下,在這個討論區剛好可以看看那些廠牌的數位相機較容易壞,我發現到我挑這台Panasonic FZ20還真不錯,因為竟然讓我找不到同病相憐的人。〕

有趣的是,我發現到,台北博漢區不只是相機的購買中心,任何相機的問題都可以來此,而這些維修店面也都是群聚在這一區裡。

於是一過完年,我就帶著相機到博漢區來了,才發現到,這裡修理店還真多,不過我還是找到了全泰,畢竟網路上調查過的,有人有好評,就暫且相信一下,萬一自己沒修好,也可幫大家來粉碎網路神話。

全泰是位於博愛路上一個很小很小的店面,大概兩個人同時進去就把門面給塞滿了。

老闆拿了我的相機,然後走進裡面,將相機交給了一個年青人,嘰嘰咕咕講了幾句話之後,老闆走向我說道:「2500元修修看。」

我聽了,很疑惑的問:「修修看?這是什麼意思?」

老闆:「雖說很可能是鏡頭組壞了,但實際情況要真的拆開之後才能確定,說不定還有主板或其他方故障了,或者無法修理。如果要加錢會打電話通知你,若是修不好,就不收你錢。」

我問:「那修好有掛保證嗎?」

老闆:「三個月保固。」

就在我把相機送修到全泰之後,蘭陽也給了我回復及報價,他們的報價一樣是2500元,一樣認定是鏡頭組壞了。雖然無緣,不過還是感謝蘭陽的老闆。

在送修之後五天,全泰老闆打電話來了,說相機已修好。今天拿回之後,初期相當滿意。不過,許多事都是要時間來驗證的。若是一年之後,還沒見到我在網路發牢騷,那全泰就是一家值得推薦的修理店囉!

怎麼壞的?

基本上FZ 20是一台很好的相機,買了快兩年了,真的很讓人滿意。我覺得我這台相機會壞,也相當冤枉。

一開始時我突然發現到背面有一塊橡皮掉了,讓機身露出了幾個洞。由於過了保固,而且這並不影響功能,所以我就自己用紙黏土把它封了起來。

然後,再過了一、兩個月,也就是過年帶全家出遊時,起先是開機時鏡頭一直無法到正確位置,然後就變成一動也不動了。

我猜想,應該是橡皮掉了之後,在我將它封起來之前,有異物掉進去了,然後這個異物又卡住了Zoon的機械裝置。所以,這應該是Panasonic這一款相機設計的一個瑕疵,沒事弄一個橡皮讓它會掉下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