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Google+真的是一張很殺的王牌!

原始發布日期:01 七月, 2011 16:43

對於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Google終於打出真正的王牌,推出一個像樣而有競爭力的產品。

Google+的推出不但贏得許多好評,甚至還因為使用者過多而暫停了邀請功能〔相信現在還有很多人等著接受邀請〕。



總體來說,總合國內外的評論者與先期使用者的意見,多數對於Google+評價都相當好。而個人初步使用的感覺也是如此。

以下是我暫時感覺與初步觀點,所以未來隨時會修正與改變。

它的使用介面,還有功能都相當直覺與簡單,不像Facebook諸多功能那樣難找而艱深難懂。這一點會是Google+相當殺的地方。

同時它也解決了先前我在使用Facebook上的一些問題,像是它的社交圈(circle),我感覺就比臉書的朋友列表或社團功能好用太多了。

社交圈不但在管理友人上相當直覺而好用,同時也讓使用者很容易將現實生活的人脈關系對應到虛擬世界。更不會像在臉書上那樣,想給麻吉看的東西也得讓老爸老媽分享,或是像我看到損友分享的精彩內容也只能暗爽不能也和其他好友分享以免讓兒子女兒看到〔這樣很容易得內傷的〕。

↓ 社交圈不但讓使用者能更輕易的將現實生活的人脈網路對應到虛擬世界,讓資訊的分享能有更好的管控,其操作及設定方式也非常簡單而直覺,這個功能是現今Facebook難以比擬的





其他很酷的功能還有像是多人視訊功能Hangouts,可以直接與網友多人線上開會。這項功能甚至讓很多評論家認為,Google+恐怕也會打到Skype。

再來就是它與Google各項服務的整合:像是Gmail、Picasa相簿,Google Docs……也讓各種網路資源的分享更為便利。

它的隱私控制與管理,我認為比臉書好理解,容易使用。但這個就比較主觀了,而且讓人有點發毛的是,在你要啟用Google+前得先同意這樣的警語:

事事總難盡如人意。因此,在「實際測試」階段使用這項產品時,您必須負起保護自己和資料的責任,避免資料遺失和外洩的風險。此外,進行申請程序即代表您也同意我們向您徵詢產品使用方面的意見


Sparks話題靈感則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功能。不知道要和大家分享什麼,聊什麼?那麼就到這裡找靈感,拿題材。

↓ 不知要分享什麼?Google會幫你找靈感



雖然基本使用的情境與架構上Google+目前還未能重新定義社交網路,甚至也可說只是脫胎於臉書既有的框架,就現有的社交網路模式做了改良。但是至少在使用上比臉書親和與直覺很多,再加上Google「不為惡」企業文化所博得的好名聲〔這個就不知多少人相信了〕,與較多社會負面印象的Facebook相較,可能有更多人更信賴與願意把個人隱私的東西交給Google。我想,長期來看,Google+是具有和Facebook一較高下的潛力的。

話說Google慘不忍睹的社交奮鬥史……
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創造人類美麗新未來這種我們平凡百姓拿來當笑話的銘言,在像Google這樣的公司裡可是一件正經事──他們真的是為了這些目標而工作。而在近幾年來改變人類生活很大的社交網路方面,Google一直未能有吸引人的產品出來,這應該也是谷哥一直難以嚥下這口氣的地方。

在社交網路方面,Google其實過去有很多的努力,而Larry Page的上任,也可以說很大部份是為此而來。


Google在社交網路上的經營,最有名的是在巴西相當成功與受歡迎的Orkut(沒想到他還有挺完整的中文介面),是Google在未能買下交友網站Friendster之後於2004年所建立(沒重新整理還忘了谷哥在社交這方面還經營了這麼久了)。Orkut目前在巴西最為成功,其次是印度,其餘的就不用說了。

↓ Orkut是Google最早有過成功案例的社交網站,但只在巴西成功,而且有萎縮的趨勢



接著就是曾經薨動一時驚慟萬教的Google Wave(2009年6月)和Google Buzz了--總的來說,Wave沒人懂,無人愛;Buzz愛攪怪,惹人厭。

其中Wave其實Google是將它定義為通訊協作平台,但可能由於很多功能與機制和Social Network頗為相似,所以外界也都普遍將它當作是Social Network,所以這裡也只好順應外面觀點提它一提。


結果小波的命運是:在一年之後差點夭折,Google在隔年8月棄養Google Wave,並在11月把小波這個孤兒交給阿帕契基金會扶養。


但近年來真正可以說是Google在社交網路上發出的攻擊,應當屬2010年2月推出的Buzz。

只不過,小波只是沒出息而已,送人養就沒事了。巴茲這個名字,一看就很沒人緣,至少我看到這個名字就有種仿佛在耳鳴的感覺,對它退避三舍。沒人緣也就算了,還惹事生非,讓人到處告狀。

我想,Wave和Buzz讓Google學到很多,只不過是以犧牲使用者隱私的代價,這讓Google得以在後來的社交網路服務上有很多的前車之鑑。

在Buzz之後,Google對於Social Network這一塊市場隨時要重整旗鼓的消息從來就沒停過。像是Google Me還有Google Circle,其中Circle結果是Google+中的重大功能,也就是「社交圈」。

另外Google除了傳說要買Friendster和Twitter之外,還真的買過一家有點像Twitter的社交網路Jaiku,不過Google把Jaiku技術用在何處個人不是很清楚。


與Facebook戰爭終於開始

對於Google這樣的公司來說,他所要爭的並不是「小小」一塊搜尋市場的龍頭〔雖然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大到天文數字了〕,而是整個網路世界,甚至是整個科技世界的領導地位。

十幾年前網路剛崛起,那是一個以入口網站(Portal)為主導的時代,Yahoo這樣的入口網站就這樣引領了網路世界多年。

後來Google以搜尋引擎之姿在網路世界取得一席之地,也開啟了近幾年來搜尋引擎引領網路世界的年代。當然,這幾年來,Google所憑以稱霸網路世界的並不只有搜尋引擎一項,而是後來陸續擴張的,包括Gmail、Picasa、Docs、YouTube、Gmap…所建構起來的雲端服務。

在未來的戰場上,手機及行動平台這一塊Google Android已有很大斬獲,早就追過RIM及蘋果iOS穩座第一大平台〔那個什麼,檨仔的就不用說了〕,但在社交網站這塊戰場卻一直苦無對策。

近幾年來社交網站的竄紅,早讓Facebook這個由朋友的朋友所建構起來的網路,開始危及到Google在網路世界的領導地位。雙方在許多地方暗中角力,互使小動作,像是Facebook早期從Google Gmail去挖崛朋友的朋友之後,後來就過何拆橋斷了Gmail與Facebook的連線,Google也斷線回報……在社交搜尋Facebook故意找次要敵人微軟合作,就是跳過搜尋老大谷哥……

就如前文所述, Larry Pager也是銜命上任,希望能在這塊市場有所突破。

個人認為,Google+的推出的確有和Facebook競爭的實力,長遠未來確是很有可能改變社交網站的。

雲端應用的緊密整合
Google+有許多優勢,包括能與Google許多雲端服務緊密整合在一起──搜尋、Picasa網路相簿、YouTube,Gmap,Google Docs……這些服務的使用者會是Google快速聚集人氣的利器之外,也將改變我們分享事務的行為與內容。

除了目前Facebook上最常被分享的YouTube、相簿、遊戲、新聞之外,至少目前我們看得到的,未來在搜尋結果、網路文件、應用程式、位置(Google Maps)、……的分享更加容易,這將讓社交網路的資訊交流更加豐富與多樣--未來使用者在網路上的分享能容能量,將不是現今所能比擬。

技術的後來居上在技術、UI及機制設計方面,Google更是有後來居上的優勢──可以針對Facebook及現有社交網站的已知缺點進行改善之外,也能針對現今的雲端與行動應用環境做更多的最佳化。而現有的Google+已展現出這樣的態勢,而且我們相信未來它還會更好。

Google更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未來所能夠為這個平台的改造,更是讓人充滿無限的想象。

好的企業形象
這是因為社交網站關乎信賴問題。

一般來說,Google雖然有過很多隱私權爭議的案子,但公司形象相當廉明而可信賴──這個雖然主觀,但至少我自己,我的社交圈,還有我看到的一些國外評論,在隱私與個人資料上,相較於Facebook都更願意交給Google這家公司。

說真的,過去我在Facebook上許多事情都因為隱私疑慮以及對於這家公司的不信賴而很不想做也不想碰,我想,未來在Google+會更放心的去做更多──我想,公司的好形象也會是Google未來的競爭優勢之一。

戰爭才剛開始
只不過,就過去的歷史,網路世界殘酷的「先入為主」、「大者恒大」法則,讓後來者往往難以迎頭趕上──就如微軟的Bing,雖然在很多評論與研究裡它是一個比Google更好的搜尋引擎,但就是難以扭轉Google在搜尋市場中的地位。

而現在Facebook不只打敗了像MySpace這樣的競爭對手(MySpace才剛被News Corp.賤價拋售),甚至早就追過Yahoo,甚至已經成為最大的陳列式廣告(Display Ads)平台。

總之,這場戰爭才剛開始。看倌可以先預定個幾年份的雞排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