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News 2.0:部落格/新聞爆錯料該怎麼辦?(上)

原始發布時間:12 十月, 2009 17:15

網路新聞怎樣維持其可信度,如何「面對錯誤」的標準程序是絕對必要的一個基礎措施;特別是,在「部落格新聞」充滿混淆的Web 2.0時代。




網路新聞雖然已經發展十幾年,但是,在台灣,目前似乎還沒有一個更正錯誤的標準程序。甚至,我懷疑,台灣的眾多新聞網站,似乎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如果Web 1.0時代我們都做不好,如何走到2.0時代呢?

上周末,美國ZDNet因為部落格頻道一篇指控雅虎戕害人權的文章,而讓美國ZDNet總編輯Larry Dignan將該文撤下,並發布了道歉啟事。畢竟,報導被撤下的事件是很嚴重而少見的,而整個事件,也因此引起國外諸多媒體對於網路新聞「可靠性」的討論。

對於一篇錯誤的部落格文章(或者是新聞報導)該如何處理,我想這個事件可以給我們的新聞媒體一些啟示,而Laryy認錯的方法與態度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對於這個事件,我將以下面幾個面向來探討:

一是:部落格內容如何管理的問題,還有它真的可以和正規的新聞一刀兩斷嗎? 
二是:新聞引述來源的原則問題; 
三是:新聞錯誤時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在探討以上三個議題前,在此先說明一下一些背景的資料與資訊。

關於以上三個議題,歡迎閱讀下集:

>>News 2.0:部落格/新聞報錯料怎麼辦?(下)

美國ZDNet的雅虎爆錯料事件

這個事件大概是這樣的:

上周四(10月8日)美國ZDNet的「新聞及部落格」頻道政治版(government)裡有一位知名部落客Richard Koman,發表了一篇文章指控雅虎戕害人權。

由於這篇新聞已經被撤回,因此詳細情況只能透過媒體報導陳述以及該文的公告來加以還原。原文連結在這裡,內文已經改為新聞撤回說明啟事了:

>>Yahoo vigorously denies charges that it turned over user names to Iran

Richard Koman原本的文章指出,雅虎把20萬名伊朗使用者的名單交給伊朗政府,做為伊朗不阻攔雅虎通往該國流量的交換條件。

對於雅虎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指控,當然了,如果部落客(媒體)沒有確鑿的證據的話,就算有,雅虎也要矢口否認到底的,更何況該篇文章的證據相當薄弱,所以,可想而知的,雅虎隨即發表聲明嚴正否認。

這篇報導的問題簡單來說有二:

一是Richard Koman的證據完全不足以支持他的指控,因為他只引述單一的不可靠來源(這個情況有點像是當初中國最美女駭客的新聞事件)。

第二個問題是:不管有沒有可靠的來源,這麼嚴重的指控,其實都需要與被指控的當事者(雅虎)取得連絡,給他們說明的機會;但這篇文章在來源的可靠性如此薄弱之下,也沒有給雅虎說明機會。

根據ZDNet總編輯Larry Dignan的說明,事件已是雅虎與Richard Koman「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而這篇報導最後被撤下的原因在於,Richard Koman所引述的其實是來自一個伊朗反對組織的部落格貼文--個名為「學生團結組織」的團體,然後就沒有第二,及第三個消息來源,因此編輯部認定是屬於「不可靠」(unreliable)的報導。除了撤下該報導之外,由於該組織的領袖人物之前被入罪之後已潛逃在美國,目前他們正試圖與他取得連繫,希望藉他來還原真相。

TechCrunch則指出,其實該反政府組織的貼文,原文是用當地的波斯文所撰寫,Richard Koman並不懂波斯文,所讀的是非獨立(意指中立)機構的翻譯文章。該篇文章指控說雅虎的馬來西亞網站,為了讓網站不會被Tehran政府所攔阻,因此以交出個人資訊為交換條件。

其他相關內容:

>>Retraction: Yahoo and Iran (Larry Dignan的道歉啟事)

>>Yahoo Slides Amid Sideshow Over Iran; Brace For Messy Q3 Report

>>ZDnet/Iran Hubbub: A Cautionary Web 2.0 Tale
>>Yahoo Says It Did Not Turn Over Iranian Dissidents To The Government* (YHOO)

>>WITN?: Yahoo didn’t sentence 200,000 Iranians to death, and other misadventures in online journalism


美國ZDNet與部落格新聞
ZDNet原本是知名科技媒體集團Ziff Davis(ZD)旗下的網站,2000年年底時,在不敵網路泡沫化的經營壓力下,原本在網路世界位居專業IT資訊龍頭的ZD,把ZDNet賣給了當初的消費性IT資訊龍頭的CNET Networks,此舉也是被認為CNET要從消費轉入專業IT市場的一大策略。

如果你不認識ZD,那PC Magazine應該認識吧,這本雜誌在台灣也有很久的歷史,早期由資訊傳真集團所代理引進,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在四or五年前左右在台灣消失了。當然了,ZD雖然當初把重要的網路資產ZDNet賣了出去了,它現在旗下知名的科技類媒體還是有的。像是eWeek周刊與網站,

之後幾年的演變是,ZDNet與CNET Networks的重覆性資源開始整合:其中最大的兩個區塊是產品評比,還有科技新聞。後來ZDNet自己的lab和新聞部門全都分別整合到CNET Review和News.com裡了。沒了自己的實驗室,以及自己的新聞之後,只靠CNET Review和News.com餵內容的ZDNet恐成空殼子。當初的ZDNet總編輯Dan Farber利用了正在掘起的部落格,還有當時ZD傳承下來的「編輯台」(Anchor's Desk)和名家專欄單元的觀念兩相結合,而成了ZDNet Blog,而這類的部落格文章,也成為ZDNet的主要原創內容。

Dan Farber大概是在2004年左右(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開始這些轉變,而這種新聞(或文章)的生產模式,顯然效果不錯,接著我們看到的是,不只News.com也陸續引進並加重了這類文章的比例,後來這種內容生產模式(簡稱部落格新聞)也成為全世界網路新聞的新主流。

或許,要說ZDNet帶動這種風潮或說它是先趨,可能都會有很大的爭議。但至少,「部落格新聞」這種模式他們算是走得最快的,最早的新聞網站之一(像TechCrunch也才在2005年創辦)。現在我們在看、在讀部落格新聞覺得很理所當然,而且也有很多部落格新聞在發揮影響力。在科技領域,最知名的像是TechCrunch、Engadget、Gizmodo,……〔族繁不及備載〕。

但事實上,這已是經過很多人長期的嘗試,才終於大家試出了一種部落格新聞的寫作與發表模式。然而,既使如此,從這個事件來看,我們還是會發現這個平台仍不失其「年輕」本質。

在介紹了所有的背景知識之後,接著,我們來探討一開始我所提出的三個問題。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