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筆電的興起,到底是在重塑筆記型電腦產業,還是將摧毀這個產業?
今天在eWeek看到一篇評論,題目相當悚動:
>>小筆電正在摧毀筆記型電腦市場,微軟必需馬上行動(挽救)〔Netbooks Are Destroying the Laptop Market and Microsoft Needs to Act Now〕
以下將這篇文章重點摘述如下:
不過,以前我從沒有見過像這篇如此驚悚與露骨的文章,足以「激起」我的戰鬥意志。
ASP就是下滑,不然你要怎樣?
在我看來,我只贊同這篇文章的一個論點:小筆電讓notebook的ASP快速下滑;其餘的,我覺得都沒什麼意思,也沒什麼好討論的,純粹只是標題悚動而已。
對消費者來說,這絕對是好消息,而且新聞標題實在應該改為「小筆電救了我的筆電和口袋」。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管你是微軟還是Google,華碩還是宏碁、惠普,或戴爾、聯想;管你公司賣東西賺錢還是賠錢,總之有符合我需求,便宜又實惠的東西可選,就是王道;你若嫌錢難賺,那就別賺。
筆電ASP下滑變快的事實,在小筆電趨勢成形時就已經是不證自明。這麼簡單的數學問題,不需要引述那麼多的研究資料,也不需要引經據典,長篇大論;市場研究機構在這裡能做的,頂多只是跟我們描繪確切的時間和售價等數字的具體變化。
對廠商來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既然趨勢成形,那麼就只有如何面對的問題。如果在這個產業的變化中,或者是「典範」的變革中,你變不過來,無法調適並提供那麼便宜的東西給消費者,而且還能賺錢,那麼就留給有這個能力的公司吧。至於像這篇文章主張的,要微軟與PC業者力挽狂瀾,改變趨勢,設法把ASP拉回去?我覺得這只會是小螳螳在擋大車車。
至於這篇文章也提到,Windows XP在小筆電中重生削弱了微軟的獲利,我並不贊同。我們假設微軟在一年前還是憨憨呆呆的不管小筆電市場,就任憑Linux和PC業者去甜蜜蜜,那麼他恐怕要失去一片江山,甚至可能讓Linux有機會進一步「鄉村包圍城市」,威脅到主流PC市場,斷送現在的Vista和以後Windows 7的生機。
Windows XP怎麼說都還是微軟的,賣給小筆電業者的授權費雖然比Vista低,但也還是現金進自己的口袋(這算是XP對微軟最後的一大貢獻吧),更何況事關長遠的生存戰。我是認為,以當時的處境來說,小筆電恐怕是微軟「賠錢也要力保」的一塊市場,更何況還算有錢可賺?從這點來看,我們也不禁想到十幾年前微軟突然說要在Windows 95裡內建IE,擁抱Internet,而挽回了網路(當時)這塊新市場;它的小筆電的商業策略實有異曲同功之妙。
一場陰謀?
過去長期以來,我一直懷疑整個PC產業供應鏈努力不讓類似小筆電的這種東西問世。
要不是尼佬的百元筆電計畫,我們可能會永遠無法見到Eee PC,還有以後這麼多的類似產品。
PC產業及半導體業一直有一條黃金的莫爾定律:就是晶片裡的電晶體,每隔大概一、兩年就會縮小一半。
電晶體大小折半,就是相當於同大小的晶片裡可以有兩倍的電晶體;或者廠商也可以在只需一半大小的晶片,放入一樣的功能;當然,也可以在這兩個極端間任何一點做選擇。
其實,這個金科玉律,現在產業有一點點將時間拉到只需一年時間。
其結果反應在消費者端,就是每年買的電腦、3C產品效能及功能都越來越高,可是呢價格卻每年越來越便宜。例如,去年你能買到的最新規格主流電腦可能一台要2萬元,而到了今年,你只需要1.8萬元就能買到效能比去年高很多的。
我記得我大概在近十年前曾寫過一篇沒發表的文章(希望改天能找出來重貼),當時我推算大概在三、四年前的時間點,筆電市價會到2萬元以下時出現一道阻力--原因是軟硬體廠商因為利潤問題而抗距ASP的往下探,進一步減少毛利。
我們的確看到,市面上的最低價筆電,就停在二萬元少一些的價格帶好幾年--在沒有小筆電之前。
偉大的尼佬!
事情的發展,終於從「量變」達到該是「質變」的時候--小筆電就是那個質變。而這個質變的催化劑,就是尼老的百元筆電計畫。
在尼佬百元筆電計畫出來之前,其實有好幾年時間我們一直聽廠商在唱一些教育筆電、第三世界新興市場的山歌。
像英特爾有個叫「同學電腦」(ClassMate PC)的東西,如果我沒記錯,他所勾勒出的願景好像是在499美元一台。
尼佬的計畫,原本是想要縮小這個世界的數位落差,希望想些方法能夠提供落後地區的小朋友電腦;但是,電腦實在太貴了,所以他構想能夠用最便宜的價格,說服各國政府百萬台百萬台的大批採購,問題是,能夠便宜到什麼地步呢?
就這樣,他的計畫本身雖命運多舛,但無意之間告訴全世界一個可能會被一直掩埋下去的事實:一百美元就可以做出一台什麼功能都有的筆電了!
可是怎麼大家都還在用七百美元買筆電?當全世界不斷在關注這個新聞,並眼見尼佬逐步實現這個計畫,一直到後來產品真的做出來,雖然成本實際上「高達」160美元左右,但PC產業每天都得面對這個問題:700美元對100美元!怎麼會差這麼多?
當尼佬的產品問世之後,我想,這也是PC產業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的時候了。這時候,Eee PC終於問世了,而產品發表時所選擇的價格帶也很有趣:比尼佬百元筆電成本高一點點的199美元。(保留點利潤應該是合理的吧!)
我們可以猜想一下,如果英特爾和華碩當初沒發表Eee PC,PC 產業沒有推動小筆電,接下來的發展會怎樣?
我舉自己的例子吧。在那之前,我一直很想買一台XO筆電回來抱抱,如果台灣買得到的話;但見到Eee PC之後,改變想法,覺得應該是Eee PC比較實際一點,因為它是要上市的東西--相信全世界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心歷路程。
如果PC產業再繼續ㄍ一ㄥ下去,還不推出小筆電,萬一XO筆電商品化之後,幾年之後的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實際上,XO也已算半商品化--就是買一送一活動。
再回想當時,XO筆電採用的是AMD的處理器,而英特爾原本有加入OLPC計畫,但接著又退出。我懷疑,當時英特爾加入OLPC是因為怕萬一這種產品成功,會讓AMD得利,所以還是得壓寶(和微軟對Linux的思考邏輯是一樣的);會退出,是因為他們和華碩開始在開發Eee PC,或者是確定Eee PC產品可行,而已經有伺無恐。不過這一切是個人的懷疑與推測而已,並無實據。
更恐怖的在後面!
再回到ASP問題!eWeek那篇文章漏掉了一個重要的事情:輕薄筆電。
小筆電的影響力不是它這個產品本身售價很低,很有吸引力,然後因為市佔率越來越高而拉低了筆電總體市場的ASP而已!
如前面我說的,它告訴消費者一個事實:電腦可以可以更便宜而精簡,而且消費者喜歡!而這一種新的產業「典型」正逐漸擴大。
輕薄筆電這塊市場的出現,讓我們見到小筆電的設計概念正在「向上發展」;我認為,可以將它視為小筆電的放大版。這種目前以12、13吋為設計主流的筆電,價格只需要兩萬元出頭--以前12吋筆電可都是「商務電腦」,主流價格至少約在3萬以上。
簡單說吧:我認為輕薄筆電這塊市場,有點是小筆電開始在「鄉村包圍城市」,如果今年讓我們見到這塊市場成形,那麼筆電ASP恐怕又將會有另一道往下拉的強大力量形成。
今天在eWeek看到一篇評論,題目相當悚動:
>>小筆電正在摧毀筆記型電腦市場,微軟必需馬上行動(挽救)〔Netbooks Are Destroying the Laptop Market and Microsoft Needs to Act Now〕
以下將這篇文章重點摘述如下:
‧開宗明義:一場危機正悄悄逼近全球的PC市場,微軟必需與OEM合作阻止它的發生;否則,業者的最後一塊肥肉(毛利)將不見,而且速度會相當驚人。其實類似的言論及討論,在小筆電出來時就一直存在,國內外各大小媒體也都討論過這樣的問題,我則一直沒刻意挑這個問題出來大書特書。最直接的理由:這是站在廠商「賺錢」的立場在看問題,不是站在消費者的「利益」。新產品對廠商獲利能力的探討,較屬財經、產業問題,我覺得還是留給財經類媒體去發揮;我還是對消費者利益的問題較有興趣。
‧美國筆電的ASP(平均單價)在2009年第一季將減少20%;過去以來,對PC業者來說筆電的ASP一直都比PC高很多,毛利也也一樣。去年8月美國Windows桌電和筆電的ASP分別是569和689美元;今年1月,只剩533和602(NPD數字)。
‧迷你筆電售價通常400美元不到,很多甚至低於300美元。
‧另一個不幸消息:小筆電讓原本將絕跡的Windows XP又熱銷了起來,這嚴重侵蝕了微軟Windows的毛利。
‧微軟和合作的PC業者必需盡快採取行動來挽救這場危機,有兩條路:一是利用廣告;二是和筆電劃清界限。
‧所謂廣告:該作者指的是要打商業廣告教育消費者,就像現在要打爛蘋果的廣告一樣;他不是指靠創建一種廣告贊助的獲利模式。
‧和筆電畫清界限的方法:就是和電信業者合作,用綁門號的方式;便宜較爛的機器就賣給沒門號的,較好較高價的機器只和電信業者門號綁在一起,因為他們可以從加值及數據服務中賺更多錢,所以很願意買帳,這樣就可以維持住筆電的高售價。
不過,以前我從沒有見過像這篇如此驚悚與露骨的文章,足以「激起」我的戰鬥意志。
ASP就是下滑,不然你要怎樣?
在我看來,我只贊同這篇文章的一個論點:小筆電讓notebook的ASP快速下滑;其餘的,我覺得都沒什麼意思,也沒什麼好討論的,純粹只是標題悚動而已。
對消費者來說,這絕對是好消息,而且新聞標題實在應該改為「小筆電救了我的筆電和口袋」。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管你是微軟還是Google,華碩還是宏碁、惠普,或戴爾、聯想;管你公司賣東西賺錢還是賠錢,總之有符合我需求,便宜又實惠的東西可選,就是王道;你若嫌錢難賺,那就別賺。
筆電ASP下滑變快的事實,在小筆電趨勢成形時就已經是不證自明。這麼簡單的數學問題,不需要引述那麼多的研究資料,也不需要引經據典,長篇大論;市場研究機構在這裡能做的,頂多只是跟我們描繪確切的時間和售價等數字的具體變化。
對廠商來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既然趨勢成形,那麼就只有如何面對的問題。如果在這個產業的變化中,或者是「典範」的變革中,你變不過來,無法調適並提供那麼便宜的東西給消費者,而且還能賺錢,那麼就留給有這個能力的公司吧。至於像這篇文章主張的,要微軟與PC業者力挽狂瀾,改變趨勢,設法把ASP拉回去?我覺得這只會是小螳螳在擋大車車。
至於這篇文章也提到,Windows XP在小筆電中重生削弱了微軟的獲利,我並不贊同。我們假設微軟在一年前還是憨憨呆呆的不管小筆電市場,就任憑Linux和PC業者去甜蜜蜜,那麼他恐怕要失去一片江山,甚至可能讓Linux有機會進一步「鄉村包圍城市」,威脅到主流PC市場,斷送現在的Vista和以後Windows 7的生機。
Windows XP怎麼說都還是微軟的,賣給小筆電業者的授權費雖然比Vista低,但也還是現金進自己的口袋(這算是XP對微軟最後的一大貢獻吧),更何況事關長遠的生存戰。我是認為,以當時的處境來說,小筆電恐怕是微軟「賠錢也要力保」的一塊市場,更何況還算有錢可賺?從這點來看,我們也不禁想到十幾年前微軟突然說要在Windows 95裡內建IE,擁抱Internet,而挽回了網路(當時)這塊新市場;它的小筆電的商業策略實有異曲同功之妙。
一場陰謀?
過去長期以來,我一直懷疑整個PC產業供應鏈努力不讓類似小筆電的這種東西問世。
要不是尼佬的百元筆電計畫,我們可能會永遠無法見到Eee PC,還有以後這麼多的類似產品。
PC產業及半導體業一直有一條黃金的莫爾定律:就是晶片裡的電晶體,每隔大概一、兩年就會縮小一半。
電晶體大小折半,就是相當於同大小的晶片裡可以有兩倍的電晶體;或者廠商也可以在只需一半大小的晶片,放入一樣的功能;當然,也可以在這兩個極端間任何一點做選擇。
其實,這個金科玉律,現在產業有一點點將時間拉到只需一年時間。
其結果反應在消費者端,就是每年買的電腦、3C產品效能及功能都越來越高,可是呢價格卻每年越來越便宜。例如,去年你能買到的最新規格主流電腦可能一台要2萬元,而到了今年,你只需要1.8萬元就能買到效能比去年高很多的。
我記得我大概在近十年前曾寫過一篇沒發表的文章(希望改天能找出來重貼),當時我推算大概在三、四年前的時間點,筆電市價會到2萬元以下時出現一道阻力--原因是軟硬體廠商因為利潤問題而抗距ASP的往下探,進一步減少毛利。
我們的確看到,市面上的最低價筆電,就停在二萬元少一些的價格帶好幾年--在沒有小筆電之前。
偉大的尼佬!
事情的發展,終於從「量變」達到該是「質變」的時候--小筆電就是那個質變。而這個質變的催化劑,就是尼老的百元筆電計畫。
在尼佬百元筆電計畫出來之前,其實有好幾年時間我們一直聽廠商在唱一些教育筆電、第三世界新興市場的山歌。
像英特爾有個叫「同學電腦」(ClassMate PC)的東西,如果我沒記錯,他所勾勒出的願景好像是在499美元一台。
尼佬的計畫,原本是想要縮小這個世界的數位落差,希望想些方法能夠提供落後地區的小朋友電腦;但是,電腦實在太貴了,所以他構想能夠用最便宜的價格,說服各國政府百萬台百萬台的大批採購,問題是,能夠便宜到什麼地步呢?
就這樣,他的計畫本身雖命運多舛,但無意之間告訴全世界一個可能會被一直掩埋下去的事實:一百美元就可以做出一台什麼功能都有的筆電了!
可是怎麼大家都還在用七百美元買筆電?當全世界不斷在關注這個新聞,並眼見尼佬逐步實現這個計畫,一直到後來產品真的做出來,雖然成本實際上「高達」160美元左右,但PC產業每天都得面對這個問題:700美元對100美元!怎麼會差這麼多?
當尼佬的產品問世之後,我想,這也是PC產業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的時候了。這時候,Eee PC終於問世了,而產品發表時所選擇的價格帶也很有趣:比尼佬百元筆電成本高一點點的199美元。(保留點利潤應該是合理的吧!)
我們可以猜想一下,如果英特爾和華碩當初沒發表Eee PC,PC 產業沒有推動小筆電,接下來的發展會怎樣?
我舉自己的例子吧。在那之前,我一直很想買一台XO筆電回來抱抱,如果台灣買得到的話;但見到Eee PC之後,改變想法,覺得應該是Eee PC比較實際一點,因為它是要上市的東西--相信全世界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心歷路程。
如果PC產業再繼續ㄍ一ㄥ下去,還不推出小筆電,萬一XO筆電商品化之後,幾年之後的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實際上,XO也已算半商品化--就是買一送一活動。
再回想當時,XO筆電採用的是AMD的處理器,而英特爾原本有加入OLPC計畫,但接著又退出。我懷疑,當時英特爾加入OLPC是因為怕萬一這種產品成功,會讓AMD得利,所以還是得壓寶(和微軟對Linux的思考邏輯是一樣的);會退出,是因為他們和華碩開始在開發Eee PC,或者是確定Eee PC產品可行,而已經有伺無恐。不過這一切是個人的懷疑與推測而已,並無實據。
更恐怖的在後面!
再回到ASP問題!eWeek那篇文章漏掉了一個重要的事情:輕薄筆電。
小筆電的影響力不是它這個產品本身售價很低,很有吸引力,然後因為市佔率越來越高而拉低了筆電總體市場的ASP而已!
如前面我說的,它告訴消費者一個事實:電腦可以可以更便宜而精簡,而且消費者喜歡!而這一種新的產業「典型」正逐漸擴大。
輕薄筆電這塊市場的出現,讓我們見到小筆電的設計概念正在「向上發展」;我認為,可以將它視為小筆電的放大版。這種目前以12、13吋為設計主流的筆電,價格只需要兩萬元出頭--以前12吋筆電可都是「商務電腦」,主流價格至少約在3萬以上。
簡單說吧:我認為輕薄筆電這塊市場,有點是小筆電開始在「鄉村包圍城市」,如果今年讓我們見到這塊市場成形,那麼筆電ASP恐怕又將會有另一道往下拉的強大力量形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