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規範之前,請不要妄談網路自由
最近我和好友Joseph討論部落格上的「自由」問題。有趣的是,我們有同樣的見解;但同樣,我們也都被同樣的管理問題所困擾著。
就像人類許多道德、社會等文明問題,從來就沒有因為工業革命、電腦革命等等技術與科學的進步而得到解決一樣。Internet起來後,在真實世界中一直爭議百年的自由、民主,個人主義等等所有一切的議題,進入這個虛擬的新世界之後真理也沒越辯越明;而所謂的Web 2.0時代的來臨,當然也沒有為這些議題帶來多少更2.0或更進步的解答。
在去年就開始到處謠傳的Google Phone,終於,Google西班牙與葡萄牙地區的總監在CeBIT 2007裡對記者說,他們的確有手機的開發的計畫。甚至開始有一些網站連產品的照片都有,也有人開始討論Google Phone是否為Microsoft Killer。
接著英國TimeOnline的報導也引述了金融分析師Richard Windsor的研究報告,Windsor宣稱,他在CeBIT展上和Google的代表討論這個問題,得到了印證:「Google終於出櫃,在CeBIT上承認在做自己的手機。」「這不是一款高階手機,而是可以讓沒有PC的使用者方便使用Google服務的低階手機。」
我認為,Google不大可能推出手機,因為對Google來說完全沒有意義,手機市場已經競爭相當激烈,許多大廠在幾年裡也都紛紛退出了。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的殷鑑不遠,目前還在餘波蕩漾。當然,除非Google嫌自己太有錢太有閒,認為手機市場還少個烈士。
Google和蘋果(Apple)不一樣,蘋果早已是消費電子大廠,特別是iPod成功之後。蘋果將iPod經驗擴大至手機市場,推出iPhone當然有意義,也有他的實力。但Google他是一家以軟體或網路服務為核心的業者。
如果是我來編這篇Story,我會朝Google正在研發類似Yahoo Go這樣的服務猜想。若一定要我給他編個名字,我會選Google Mobile Pack或GMobile,或是Goo-go一類的,不會選Google Phone或gPhone。
Google研發手機服務,且積極要進入手機服務市場已非新聞,而且,現在手機服務也是Google與微軟及雅虎競逐最為激烈的一個火熱戰場。此時,Google要做的,除了自己努力研發各種創新服務,以及研究如何將自己在Internet上的優勢轉移到行動(Mobile)這個平台,例如推動手機搜尋,以及與手機結合的Blogger、YouTube、Maps服務之外,還要與微軟及雅虎競爭爭取到全球手機大廠如Nokia、Moto、三星,及各地行動電話服務業者的合作與買帳。親自下海與他們競爭?這完全違背Google的商業策略與核心事業。
當然了,在與手機廠商合作後,Google可以進一步和他們談判,在一些搭載Google軟體或服務的手機上,貼上類似Power by Google或Google Inside,Google Ready等等標章──如果貼上Google標章的Nokia或三星手機(例如)也算是Google Phone的話。
PC變Pack
這個邏輯很像Google在PC桌面上與微軟的戰爭。
事實上市場上一直不乏這種謠言,每過一陣子就會被拿出來炒。
去年大約同一時間,媒體炒的是Google PC;而一年過後的今天,炒的是Google Phone。
去年在謠言滿天飛之後,Wyse(網思科技,全球最大的精簡型電腦製造商,前身為台灣的慧智)的高層在公開場合說,他們與Google在討論為開發中國家提供200美元PC的事;洛杉磯時報還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活靈活現的描述這台PC,說是一款採用Google自家(Linux)作業系統的低價電腦也有報導進一步說,Google利用贊助100美元NB而開發出這套PC。
後來迷底揭曉,對照一下之前的報導,原來Google計畫中的是Google Pack──藉著這種軟體組合可讓Google與PC業者拉攏關係,以及讓使用者安裝Google一大堆軟體時能簡化到「畢其功於一役」。
我們再把迷底拿去對照關於Google PC的相關舊報導,頗讓人頓覺「原來如此」。
在電腦桌面這塊戰場上,微軟藉由Windows可以立即掌控九成多的電腦桌面,而Google除了要研發與推出各種吸引人的軟體與服務之外,更要與PC廠商合作,最好是讓全球前幾大的電腦商,如HP、Dell、Lenovo,Acer,在電腦出貨時都能搭載它的軟體。或者要與其他具策略性意義的軟體商合作,例如開放原始碼瀏覽器Firefox的開發者Mozilla。
Google Talk裝置?
另一個比Google Phone還有可能一點點,但我覺得仍不大可能的是,Google是否會為它的Google Talk推出網路電話的硬體裝置?我覺得如果真有Google Phone,那麼它比較可能是Google Talk的硬體裝置,但即便如此,我覺得Google應該比較是以開放API的方式吸引硬體開發業者加入,也不是自己做,所以在這個前題下,Google Phone也比較可能是Google推出的參考設計。
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我覺得有的,以下所列,雖然不是很有可能,但我覺得都比目前報導的Google Phone手機還要有可能:
>>Google很多自己用的硬體都會自己DIY,例如PC和伺服器,這次Google也想自己試試DIY的手機。
>>不知有沒有人拿過Google的T卹?是的,或許Google還真的做了手機,但這其實只是和T恤一樣,是他們的企業宣傳品。或許他們還會開個G Store,專門賣一些Google牌的帽子,快閃碟、手機……等商品,讓Google粉絲過過乾癮。但我們不會因此說Google跨入了手機事業,或者是投資開網路商店。
後記:寫完此篇報導之後,看到了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觀點和我很像。他們直接以Google Phone Rumors Abound (Google Phone謠言又來了)為題。意思大概說,從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那邊得到的消息是,Google在開發的是與現有網路服務完全不一樣的更多服務,這些服務是為了手機量身訂作而設計的。而且,組合起來會很接近一個手機軟體平台。這篇報導也暗示了,媒體應該追尋的方向應該是這些軟體的詳細規格,還有合作的硬體製造商有那些。
不過相信很多跟我一樣不愛玩Game的人,也不禁要被任天堂最新代表作Wii所吸引。很想買一台回家玩玩看。
由於Wii的創新玩法,一上市之後全球的媒體就在炒作一個新聞:就是玩Wii可以減肥。而這個新聞最近也被台灣的各大新聞媒體炒了起來,不僅如此,台灣的記者大人們還將這則新聞發揚光大,進一步炒作成蘇揆玩Wii(怎不報志玲玩Wiiㄋ??),然後又變成了Wii是水貨==>水貨未通過認證NCC要查==>Wii在台灣非法,NCC該不該查蘇揆………。
就這樣我與記者在討論Wii的相關問題時才發現到,Wii在台灣有代理商嗎?
我到Google查了一下,發現到博優好像就是任天堂在台灣的代理商,而且已經有25年之久。從各個專業的遊戲網站、從遊戲玩家在討論區或Blog中的爬文,都很清楚可以看到,博優就是任天堂的台灣區代理商。
甚至,還有今周刊一篇對博優董事長專訪的文章,介紹她代理25年任天堂的辛酸史。
但所有這些證據,還是沒有讓我釋疑,特別是看了博優的網站,打死我都無法相信這是任天堂的代理商。我甚至跟記者表達清楚的態度,若要寫Wii新聞,除非已調查到祖宗十八代很確認了,否則這樣的代理商我不想在新聞中承認。
>>博優網站
>>任天堂官網
我想,我如果是任天堂遊戲的粉絲,我會傷心死了。我也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家公司未來如何因應Wii中的網路互動與網路服務?它的網站甚至連一個粉絲自架或是貿易商的網站都不如。
台灣的Wii迷們對博優有多失望,大家隨便在Google上搜一搜就可以了解了。
一絲希望
博優到底是不是任天堂在台的正式代理商,其實我還是相當懷疑(後面會說一段PS2的故事做對照)。若先擺開這樣的問題不管,至少,博優這家公司顯然配不上Wii這樣的高科技玩具,單從他的網站就足以讓我們這樣來論斷。
好消息是,現在網路上傳出消息說,一向以代理電腦、資訊產品為主的建達國際,正在搶Wii的代理權。而博優也為此在網路上貼文「消毒」,表示他們才是真正任天堂在台的代理商。
結果會怎樣,我不知道;建達到底適不適合,或者能不能成為好的Wii代理商,也很難說,但至少市場有競爭,就有進步的動力。
Sony PS2的故事
這讓我想起了六年前Sony在台灣的故事。
我記得,當初我下面的記者應該是台灣最先發布PS2要引進台灣的消息(PS2要在台灣上市了!)。
但這篇新聞也讓我接到了一家自稱為「新力電腦娛樂公司」(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所打來的電話,他們以抵制新聞及廣告為要脅要我把這則新聞從上稿系統上拿下,理由是,PS2引進台灣是他們才有的權利,我們所採訪的對象沒資格發這個新聞,這個新聞是錯的!對方還以「願意安排總經理專訪」做為我把新聞拿下的交換條件。
結果是,我在追求實情之後,不理他,新聞也照登。
這件事情後來我細究之後,很清楚的,當初Sony就在台灣籌備台灣子公司,記者採訪的是Sony總部派來的日本人,所以消息絕對沒錯。而這一家也自稱是「新力」的公司,以前專門引進Sony的產品,甚至PS2的引進,Sony總部的人也承認會由新力電腦娛樂那邊協助。
我感覺Wii目前的情況,好像跟PS2有點像,只是任天堂似乎沒有要在台設立子公司,或是由總部親自來台。但我相信,台灣市場絕對需要一家更好的Wii代理商。
台灣悲歌
台灣由於市場小,又沒像香港或新加坡一樣,產業升級到所謂「亞太」或「大中華區」運籌中心的全球市場地位,所以,連要玩個Game都得當「市場邊緣人」實不足為奇。
另一個問題則是日商和美商的大不同。
美國的微軟、IBM、惠普………所有的大廠你大概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一家與總部連成一氣的子公司在台灣負責一切的運籌。
但是日商呢?很多都不是像你所看到的樣子。目前我們在購買日本的部份消費商品,在台灣都只有一家與總部無關的代理商在負責一切;好一點的,代理商會有來自日本總部的投資。
其影響不需多做分析,最直接的就是消費者在買許多日系商品時,價格會特別貴,而且還要享受更糟的保固服務。
當然了,像Epson這樣與總部能夠連成一氣的子公司也是有的。我談的只是一個大致的情況,而這情況就發生在任天堂及Wii上。
這也是為何台灣市場裡,消費電子產品水貨會特別嚴重的問題所在。因為在台灣的售價與日本相差太懸殊,產品引進速度也較慢(有時候這意謂著消費者所買到的產品使用更落後的技術),只要有價差,掮客和貿易商就有利可圖。相較之下,美系廠商的商品這樣的問題比較不嚴重。
我自己就曾經是這種市場現實的受害者。兩年前我買的Panasonic FZ 20,不用同樣的價格,我如果是在日本或美國就可以買到有原廠3年保固的東西。但我在台灣只有兩個選擇:以很貴的價格(價差三千多元)買正式代理貨;以比國外貴一點但比國內便宜很多的價格,買到所謂「店面」的一年保固服務。很倒霉的,我的相機兩年不到就壞了,最後只有花大錢到博漢區找「專家」了。
雖然我不愛玩遊戲,不過我還是衷心期盼,未來台灣的Wii能有家好的代理商,讓台灣遊戲玩家能得到更好的服務。
後記:透過關係確認了,有個朋友曾經看過博優的任天堂代理商證明;但也有消息指出,目前雙方在Wii的代理還未拍板定案,可能還有變數。
2007年第4季全球前五大PC出貨(千台為單位)
資料來源:IDC
排名 | 廠商 | Q4/06出貨 | 市佔率 | Q4/05出貨 | 市佔率 | 4Q06/4Q05成長率 |
1 | 惠普(HP) | 11,900 | 18.1% | 9,613 | 15.9% | 23.8% |
2 | 戴爾(Dell) | 9,666 | 14.7% | 10,552 | 17.5% | -8.4% |
3 | 聯想(Lenovo) | 4.772 | 7.3% | 4,398 | 7.3% | 8.5% |
4 | 宏碁(Acer) | 4,630 | 7.1% | 3,360 | 5.6% | 37.8% |
5 | 東芝(Toshiba) | 2,439 | 3.7% | 2,081 | 3.5% | 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