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亞馬遜(Amazon)Kindle的成功「點燃」了電子書(報、雜誌)的商機,最近電子書議題實在太熱了,再不湊個熱鬧,寫些文章,好像跟不上時代。
但是,當我在閱讀時下許多相關的新聞與專題時,老覺得與外界有那麼一點格格不入,怎麼我想的電子書和大家想的有時候不大一樣?
孔老夫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請參考小弟所提供的論語電子書,子路篇第三節)這讓我深深覺得,如果不先把這「名」講個清楚,把白馬到底是不是馬弄個明白,恐怕大家講的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干。
所以,在進入所有議題之前,我想先探討一下我對於「電子書」的一些基本認識。而如果有什麼偏差或錯誤,也希望網友不吝指正。否則,到底電子書未來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大的商機?甚至有像商周最新報導所說的「美國十三萬出版社恐消失」殺這麼大?等等各種相關問題,也是很難講清楚。
斯斯有兩種,電子書也兩種
目前許多報導把「電子書」和「電子書閱讀器」(或載具),電子書閱讀軟體,還有電子紙等觀念全都混為一談,有時候,甚至讓電子書議題,變成一個只是電子製造業的產值問題。
但到底什麼是電子書?
這裡談「書」的概念,姑且先包含報紙、雜誌,以及書籍等各式的出版品 。
在我的書櫃裡,有各種用紙印刷出來的不同版本的《論語》,這一本本的《論語》,是我們所說的傳統的紙本書,或是實體書。今天我將它「數位化」或「電子化」,做成可以利用電子化裝置(如電腦、手機、PDA、電子書包…………)來閱讀的檔案,那麼這就是《論語》的電子書。
所以,電子書可以最簡單到只是一個純文字檔(如「論語.txt」),一個Word檔(例如「論語.doc」,或是一個較複雜的HTML檔(論語.htm或論語.html),PDF檔(論語.pdf),甚至是各種不同的圖檔(如論語.jpg、論語.gif)…………。這些檔案格式由於太過普及,再加上複製及分享容易(有時候這就是所謂的盜版),反而成為出版業者不大願意承認的一塊,用另一種方式說:視如寇讎。這裡暫且稱它第一類。(不過PDF則介於第一類與下一類之間)
另一類的電子書通常為了能夠向讀者收費,而採用了相對之下較為封閉的格式,只能利用專屬的軟體,或者是硬體才能夠閱讀,甚至加入了所謂的「數位版權管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技術藉以限制/控制電子書的發行或流通。軟體方面,像是相當多雜誌業用來出版電子雜誌的Zinio,硬體方面則有雅馬遜的Kindle閱讀器(Kindle也有以軟體方式提供給其他裝置使用,如Kindle iPhone),Sony Reader等。這裡暫且將它稱為第二類。
現在大家所在討論的「電子書」,都限於第二種,也就是比較偏向封閉型的:你必須利用特殊的閱讀器(軟體或硬體)才能夠閱讀。
我們以這一期商周(1135 期 2009-08-19)來說,它的封面之一是「電子書大商機」。我們若將這篇拆出來看,這個網頁可以說是它的電子書版本 (屬第一類電子書),或者,如果商周當期每一篇內容都有這樣上線的話,合起來就是整個1135期的電子書(雜誌、周刊);而這個網頁請你付99元買,再用Zinio來閱讀的,也是另一種電子書版本(也就是第二類)。
或許在未來,你也可以透過iPhone或是其他智慧型手機,甚至是閱讀裝置,來閱讀商周的電子雜誌;而這個,就目前業者所在推動的方向來看,也會是屬於第二類。
這兩種類型的電子書有何不同?
1. 免費vs.付費:通常而言,前者是免費(但也有收費的,例如紐時或華爾街日報網站),後者則利用封閉平台而讓讀者必需付費才能閱讀。
2. 自由vs.管制:通常前者採用可自由編輯與複製的格式,而後者會採用數位版權機制,也就是俗稱的防盜版機制。(當然,目前許多內容網站也會在網頁上加入一些保護,或者只限制付費會員閱讀)
3. 複製及分享難易不同:前者相較之下較容易自行複製、轉載、與分享,當然也較容易被盜版;後者較難,除了利用DRM之外,還有這個商業模式的控制。
4. 排版不同:前者通常以較為簡單的文字排版方式呈現,其排版通常與實體書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後者通常會重現實體書的排版,甚至訴求閱讀起來與實際書很接近,例如也可以像實體書一樣有翻頁的感覺。兩者排版的不同,在有邊欄、圖說,或是圖表等各種不同元素的文章裡,差異會特別大。
5. 閱讀硬體(載具):前者通常是以電腦,或者可以上網的手機閱讀,搭配較為普遍軟體(如一般瀏覽器);後者則除了利用以上的工具搭配特殊的軟體外,還可用特殊的專屬閱讀機,例如Kindle,及Sony Reader。
6. 應用不同:目前報社採用第一類的居多,例如在網站上直接將報紙內容轉為網頁再次出版;書籍及雜誌出版商採用後者的居多。
但有一有趣的領域則是公版書(例如沒有版權的古書),這類書在第一類領域發展較為成熟,很多公版書長期以來就一直在網路上以.txt, .doc,或是.htm或是pdf檔在流通;近幾年來Google投入的電子書計畫中,其實很多電子書都是屬公版,而且Google還將他製作成ePub格式,之前Google與Sony合作一下子讓Sony增加快百萬本書,靠的也是這個。在ePub成為普及而好用的開放電子書標準之前,這個也可將它歸為第二類;只是讀者可能不需付錢,或者很便宜就是了。
7. 廣義vs.狹義:兩者加起來可以視為「廣義」的電子書;後者則是「狹義」或者嚴格定義的電子書。
8. 前者少被列入電子書產業,後者則是目前大家在討論電子書產業的主軸。換句話說,所謂的電子書產業一般是「狹義」地說。
電子書非書
所以,不論是就狹義或廣義來說,所謂的電子書是以書的內容而言,而不是形體、裝置。
電子書,是有魂無體的,它只是一個或多個電子檔案,必需透過特定硬體和軟體來閱讀,這個軟體和硬體就是所謂的「電子書閱讀器」(ebook reader),或是電子書裝置(ebook device)。而同一個電子書檔案,事實上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裝置來閱讀。
所以,很多人把Kindle還有Sony Reader稱為電子書並不對,這些都是閱讀器,它只是業者要把電子書賣給讀者的一個載具;就像我們不會把iPod稱為數位音樂一樣,它只是聽數位音樂的工具,它的正式名稱應該是播放器;它同時也是蘋果要把數位音樂賣給使用者的一個載具。
當然了,就像數位音樂一樣,電子書通常不會僅限於單一機器來閱讀,因為這通常會限制到電子書的銷售與付費讀者閱讀的便利性。例如要閱讀亞馬遜賣的電子書,除可用Kindle裝置外,也可在其他機器上裝Kindle軟體來閱讀。
>>Wikipedia:ebook (維基百科是以狹義的定義談論電子書,但資料相當豐富)
電子紙非紙
可能是傳統書籍都是以「紙」為出版媒介,基於這種聯想,許多文章在討論電子書時,經常會將此議題扯到「電子紙」。
但什麼是電子紙?目前大家對這種顯示技術的描述也有些不統一。有時候,其實目前的電子書與電子紙的關係可能還不是很大。
目前中文講的電子紙指向英文時,有兩種不同的意義:一是指Electronic Paper;一是指flexible display。但通常來說,flexible display會更符合中文對電子「紙」的描述。
Flexible display中文又可稱為「彈性」、「可彎曲」、「可繞折」,或「軟性」顯示器,基本上其基板以塑膠取代玻璃,這也是目前Electronic Paper技術所在發展的方向。
但目前在市面上的電子書閱讀器並沒有真的採用flexible display。或許在長遠的未來,這種裝置可能真的會成為閱讀電子書的主流載具,但是目前為止,要閱讀電子書,可以用一般的PC、手機,或是顯示器仍採用玻璃基板的電子書裝置。所以,如果我們嚴格定義「電子紙」為flexible display,那麼,現在的電子書和電子紙還沒有多大的關聯。
可參考閱讀的相關網路資源:
>>成大光電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生的一份簡報(基本資料整理得不錯)
>>維基百科:電子紙(有些太簡要)
>>Wikipedia:Electronic Paper(很詳細 但英語閱讀較辛苦)
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Electronic Paper技術是一種名為e ink(電子墨水)的顯示技術,如Kindle和Sony Reader都採用了E Ink的顯示技術。
E Ink顯示技術的基本原理為使用極為微小的電子膠囊來顯像,因此有記憶畫面的能力。它不像CRT(映像管)或LCD(液晶)顯示器一樣,要持續耗電提供背光才能夠一直顯示資訊,而是只有在載入資訊(轉變畫面時)才需要耗電。這種技術的優點是:除了讓顯示品質可以像真實的墨水與紙一樣之外,而且非常省電,可以讓顯示器做得很輕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