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微軟宣布軟體架構長Ray Ozzie將卸任,未來也不會再另覓人選。
Ozzie在微軟的時間不算長,只有五年的時間,但是他的「微軟軟體架構長」一職是自比爾蓋茲之後的第二人,這個職位的意義對微軟來說至關緊要。
五年間,Ozzie可以說是帶領微軟走向雲端運算及網路服務的舵手。在這篇「迎接嶄新(未來)的黎明」(Dawn of a New Day)一文裡,Ozzie描述了五年來他如何帶領團隊勾勒未來,以及微軟這家全世界軟體及PC的龍頭公司,在面對未來巨變時如何接受挑戰。
文中引人側目的是對於「後PC時代」的想像。
有趣的是,Ozzie在整個後PC時代的描述中,不只完全沒有提到任何競爭對手的名字,更是完全看不到微軟的旗艦產品(也是命脈)──Windows。這也讓許多西方媒體戲稱,Ozzie所描述的後PC時代是一個沒有Windows的時代。
「手機和平板只是個開始!」Ozzie說。
顯然他認為這一、兩年來具運算(電腦)應用程式能力的智慧型手機(通訊工具),以及平板(結合運算+通訊功能的裝置)已經開啟了後PC時代。他也預測,未來可見的連網裝置,將會是無所不在,無奇不有……換句話說,運算與通訊這兩項核心的技術與功能未來將會以各種不同的樣態與形式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當中。 而這些裝置,不只可以連網,還會搭載相對應的「不間斷的服務」──雲端服務。
這些裝置,會越來越像家電:隨開即用,用壞了就丟,這台不行就換另一台,而且你不需擔心裡面的資料、資產………
很顯然的,在這個新世界裡,不再以PC的「軟體+硬體」為核心,個人電腦在各種應用領域裡其重要性都將退位;裝置在軟硬體的技術層面,已不是創新的核心;反之,如何讓雲端服務與裝置有一種完美而全心的結合,將會是更重要的課題。
過去擁有全球PC市場九成多市佔率的微軟,在這個新世界裡不再有過去的優勢。典範的轉移,也讓微軟這種世界第一的公司必需謙卑,學習如何順應這樣的趨勢。這意謂著微軟必需拋棄過去的許多成功經驗:像是日趨複雜的PC Client / PC –based servers基礎架構,並以更為簡易與親和的雲端運算來替代。
但是過去長期建構起的生態體系,還有靠這個生態體系賴以維生的合作夥伴(像是台灣的電子製造業),還有微軟的客戶們,卻又是另一個錯綜複雜的包伏。微軟的改革挑戰,不只在於公司本身要如何擁抱未來技術,還有如何帶領這個生態體系裡的所有企業,安全而成功的走向新的世界……
細讀Ozzie全文,字裡行間雖然刻意表現出樂觀與希望,但卻也嗅出微軟在遙望未來雲端世界,以及面對Google及蘋果的競爭時,已有些力不從心。
這是一篇相當發人省思的文章,因此,我努力將全文翻譯出。我必需承認,我大概只有95%忠於原文,其中有少數語意曖昧難懂的,我也只能從前後文去推敲與重建;甚至我捨棄掉一小段完全看不懂的文字。
翻譯當中,我盡量避免「直譯」,而是依我的了解重寫。所以有些文意並無法直接中英對照。如果其中有翻譯錯誤,也歡迎不吝指正。
以下全文開始 [Trandslation begin]
五前年在剛進入(微軟)公司時,我為了在公司進行管理的重整,寫了一篇「網路服務的崩解」(The Internet Services Disruption)備忘錄,當時開宗明義我就指出,我們的產業似乎每隔五年就會歷經一次帶來混亂與變革的轉折點。
在發表備忘錄之後的五年裡,對微軟來說可以說歷經了一場巨大的轉變。現在,真的什麼都和服務有關。公司上下的所有員工及大家所做的一切,讓我感到相當自豪,而大家攜手所做的服務轉型換得的商機,未來幾年也將得到回報。
在以服務為中心的「無縫OS」(seamless OS)領域裡,Windows Live發展得相當良好──做為Windows作業系統及Office辦公室軟體的互補性服務與另一選擇。而在「無縫的生產力」(seamless productivity)領域裡,Office 365,以及2010 Office、SharePoint,及Live傳遞,現在已經將原本只以PC為中心的Office大步跨入了網路與行動的世界。而在「無縫的娛樂」(seamless entertainment)方面,Xbox Live已經將Xbox轉變成即時、社交,以及豐富媒體的電視經驗。
而在我所提出的「服務平台」(services platform)領域裡,我最引以為傲的則是Windows Azure及SQL Azure的誕生。這些服務有那麼一點是由備忘錄所啟發,再加上一些些的小組討論,然後內部創業的主管就登高一呼,建立並提供了創新的服務,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未來時間將證明,它對於公司及產業的改變。
我們現在的產品比過去還更適用(relevant)。Bing搜尋已經開花結果,而廣告、社交、元資料(metadata),以及即時分析能力也都在成長,將驅動我們各種不同的服務產品。過去多年來,Windows用戶端甚至在低價的小筆電(netbooks)崛起中仍保有適用性(relevance)。而Office甚至在開放資料格式以及網路化(web-based)生產力的轉變中擴大其存在意義。甚至在虛擬化以及雲端運算的轉變中,我們的伺服器資產也有更好的適用性。
對我來說很重要的,而且讓我很引以為傲的是,我們的持續成長能力,以及在「責任競爭」(responsible competition)方面的成熟,以及我們企業文化的轉變──真正的開放、互通,以及現在每個人都奉為規臬的隱私權等各方面,不論在深度與廣度。
既使我們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五年前我在備忘錄中所展開來的機會,到現在還是不被了解,也未被實現(realized)。
一些競爭對手的產品,還有他們在重塑使用情境上的快速進展,都相當值得注意。儘管我們很早就有清楚的願景,但是他們在行動經驗(mobile experiences),在「硬體+軟體+服務」的無縫融合,以及在「社交網路+各種新型態的網路中心社交互動模式」裡,其執行力也超越我們。
產業核心基礎建設的各個領域在發生巨變的這個舞台上,我們看著快速(靈活)創新的戲一直在上演。基礎建設的跨大步演進,在多年前已被預測出,五年來發生了很多的改變,而演變至今,現在許多事也都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由固網、Wi-Fi,及3G/4G所建構的無所不在的上網環境;甚至現在很多人認為LTE及所謂的「白頻段」(whitespace)也會是理所當然。我們看到以「系統單板」(system boards)的裝置設計,已經進化為利用「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a chip, SoC)的設計,因而設計者可盡情的在外型上創新。我們見到眾多的CRT(陰極映像管)顯示器已經被超薄的觸控螢幕所替代。我們見到許多的商業流程,以及整個組織,已經被「零磨擦」的網際網路所改造;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那道牆已經不見。固若金湯的商業生態系統已將瓦解,許多傳統的整合與分散機制已經不再適用。
不論是在那一個產業的全球性企業,現在都回頭重新從根本開始思考,質疑過去他們最根深柢固的信條。對於長期的成長與生存來說,這麼做是必要的。而我們的(科技)產業當然也不例外,也就是我們必需重新思考我們過去所深信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與應用(apps)等問題。
過去五年的發展已夠讓人驚豔,而未來五年也將帶來另一個轉折點──這種轉變將再次為我們的公司及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而現在才剛開始的「應用與基礎設施」的重大改變將催化這場轉變。
想像「後PC」世界
Imagining A “Post-PC” World
下個月將有一個特殊的日子-2010年11月20日,這天代表著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身處PC產業的我們,在PC圖形化使用者介面(UI)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就做此賭注,而這一天就是Windows 1.0的25周年紀念日。
我們的旅程開始於支援這種大膽的概念,但當時這被當做只是作夢與空想:被視為屬「個人的」一台電腦;或者是,存在於每張書桌或家庭裡的PC(個人電腦),執行著微軟的軟體。
Windows或許不是第一個在個人電腦上執行圖形化UI的軟體,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它無疑的已經讓運算(computing)與通訊大眾化,成為全球超過十幾億人口使用的東西。Windows及Office的成長真的定義了PC,建立了我們許多人對於電腦的核心概念與使用情境,多年以來,這已經有如金石之銘。
多數情況下,我們已經變成以我們所熟悉的一些特殊人工符號來理解「運算」(Computing),例如「電腦」(computer),安裝在電腦裡的「程式」(program),以及儲存在電腦「桌面」(desktop)的「檔案」(files)。甚至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還傻傻分不清PC與「瀏覽器」(browser)或「網際網路」有什麼差別。
對我們而言,許多人甚至很難想像這可能會永遠改變。
但25年來,PC用戶端以及PC平台的(PC-based)伺服器已經從簡單基礎中逐漸成長,PC中心/伺服器中心(PC-centric / server-centric)的模式已經演進得非常複雜。這也是PC成功下理所當然的副作用:PC的生態系統已經變得又廣又雜;購買我們的軟體、硬體,以及各種數據產品,還有管理這些產品的生命周期變是多麼地複雜與困難。無可否認的,對我們大多數的客戶來說這真的是很複雜:他可能是你的鄰居,小型企業主,家裡的「科技主管」,甚至是企業的IT。
成功產生了產品需求。這對於超級工程師和設計天才來說一樣適用,在內在的設計註定很複雜時,就限定你要有多少的美麗外在裝飾。(??按:此段文意不確定)
複雜是劊子手。複雜會浪費使用者、開發者,以及IT的生命。複雜讓產品很難規畫,建造,測試,與使用。複雜帶來安全的挑戰。複雜讓IT管理員挫折。
而隨著時間的演進以及軟體產品的成熟──複雜是無法避免的。
事實上,許多人指出,複雜也有其另外一面:成功產品的複雜性,可能提供其產品壽命的保證。複雜的依賴性以及任何產品天生就有的「怪癖」,實際上反而可以保證一個廣被採用的產品不會一夜之間就消失。更何況一個系統如果技術支援的很好,而且一直能為客戶提供獨特及實質的價值,再怎麼複雜及惡名召彰的系統都一樣能夠有它的立足之地。所以,為何不?他們是有價值的……他們可以用。
然而,客戶或者是競爭對手,讓你的團隊在一個複雜的核心上,打造一層又一層新的功能,最終它還是會達到極限。越來越脆弱的結果就是無法靈敏快捷。有些在深層架構處的力量(優點)可能變得完全沒有意義──或者甚至更糟,可能變成絆腳石。
我們的PC軟體已經創造出驚人的生態體系,在客戶及合作夥伴的世界裡有很珍貴的價值。PC及它的生態系統還是會繼續成長,未來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會繼續成長。但現在,就如我五年前所說的:「就像過去一樣,我們必須思考週遭正在發生的事,思考我們的優點、缺點,以及身為產業領導者的責任,以及該有什麼樣的反應。很顯然的,就像過去一樣,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我們都知道這將危及我們的事業。」
此時此刻,就所有我們已知的所有運算及通訊技術來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是,針對競爭對手以及客戶最終可能做什麼事,我們要有精確的反應:睜大眼睛,老實的勾勒出未來的後PC世界的可能景像,它是否真的會發生。客戶如何完成他們現在所做的各種工作?什麼樣的方式對他們會更好?什麼樣的方式會更糟,或者只是不一樣而已?
對於未來誰能夠比別人看得更清楚,誰就更有機會搶得領先地位。
在我們的產業裡,如果你有能力想像某事,你就能夠創造它。在微軟的人,從我們的過去我們知道(包括過去五年來):如果我們知道有什麼必需做的,而且如果我們決心去做,任何挑戰都會變成重要的機會。所以,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第一步就是要大膽無所畏懼的想像,去做夢。
不中斷的服務 | 連網的裝置
Continuous Services | Connected Devices
在運算與通訊領域裡,過去五年來所發生的一切都很值得我們去夢想。當然了,連網的PC,PC平台的伺服器,已經推動了產業無以言喻的創造力,並且讓大眾市場得以了解「電腦」的無限可能。但慢慢的,而且是很確定的,我們的生活、工作,以及社會,其應用與理解科技的方式正在進行一場大改造。
我們開始擁抱具強大應用功能的手機以及平板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擁抱各式各樣的創新服務與網站,我們之中的一些早期採用者已經毅然決然的從心靈深處擺脫過去的運算模式:也就是過去PC的軟硬體結合方式,用CD安裝程式,還有什麼桌面,檔案匣,以及檔案等等的。
取而代之的是,為了處理各種裝置所建構的複雜世界,還有各種網站,各種應用,及分散在各種不同裝置與網站的個人資料,一種要將所有的東西整合在一起的簡單概念已經在成形。我們開始在轉移到這樣的世界:1.) 一個不中斷的雲端式服務,它可以把我們全部連結在一起並執行我們的命令,以及2.) 家電式的上網裝置,讓我們可以和各種雲端式服務互動。
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工作可以倚賴不中斷的服務,網站,以及雲端式的代理程式。在後端(back end),它們擁有由雲端運算這個新世界所所造就的特性:隨時隨地都可以被存取,其容量規模沒有邊界。它們不間斷地在吸收與分析同時來自現實及網路世界的資料。它們不停地根據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而在調整與改進;它以全新的方式把我們連結在一起,不斷地在重塑在我們的社會、企業,以及生活底層的社會結構。從新聞到娛樂,從交通運輸到商業,以及客戶服務;我們,還有我們的企業與政府,都已經被這種新世界裡7x24全天候從不休息的全新服務所改造。
我們的個人與企業資料現在放在這樣的服務裡──結果是我們越來越重視信賴與隱私等問題(trust & privacy)。雖然我們最常與這些服務與網站互動的是透過瀏覽器;但是現在我們也越來越常透過各種不同裝置內所安裝的應用程式來載入這些不間斷的服務:可能透過桌面,或是口袋電腦,或是記事本。
非PC連網裝置的數字將會越來越多,終至形成氣候,主宰各種不同的通訊、創作,以及消費行為。每個人在每天的日常生活裡將會與相當多的連網裝置互動──手機/隨身上網機,汽車,會議視、客廳,或是大廳玄觀上的公共大螢幕。事實上,這些連網裝置有的可能會演進成長得很像現在的桌上型PC或是筆記型電腦。但未來的上網裝置會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相較之下他們會很簡單,而且,基本上它們從一開始在設計上就會比較像家電。它們是隨按即用,可以替換,而且可以毫為損失的隨意更換(They’re instantly usable, interchangeable, and trivially replaceable without loss)。「更像家電」並不意謂著它們在儲存能力上就很遜色,因為它們已經是雲端式儲存,而不是裝置式。不管是個人或是公共的,這是一個由雲端式的不間斷服務所串流,快取,及同步化的內容世界。
進一步的,這些連網裝置還將會塑造出各種不同功能的嵌入式裝置,包括遙測與控制系統。我們的世界會有越來越多這些裝置:從遠端分析的升降機,到高速公路上的感測器。這些嵌入式裝置也將會有非嵌入式裝置(也就是以使用者介面為中心的裝置)的一些屬性:它們會像家電一樣,很好配置,可以替換,可以毫無損失的進行交換。
乍看之下,這個不間斷服務以及連網裝置的新世界,似乎和現在沒什麼不同。但是對於那些在建造,部署與管理現在網站的人來說,他們非常了解,要打造一個不間斷的服務是越來越困難,而且大概只有那些最複雜與規模龐大的消費者網站才能做到。那些打造與部署連網裝置應用的人大概也知道,要很簡單而可靠的做好「同步化」或「串流」都是非常大的挑戰。為達到這些看似簡單的目標,在人與人,硬體,軟體,及服務的互動上需要有難以想像的極大創新。
可能如何發生?
過去25年來我們共同打造了「裝置中心」的「軟體+硬體」世界,我們若從這種根深柢固的觀點來看,真的很難想像,轉向這種全新、不間斷的「服務+裝置」模式的巨大改變會和現今使用的模式有怎樣的摩擦。但在科技的世界裡,這種全產業的轉變事實上已有前例可循。複雜產生,全新的大改造隨之而起。
多年前,PC是以大型主機(mainframe)及迷你電腦(mini)的替代品而崛起的。簡單與親和(simplicity and broad approachability)是它成功的關鍵。如果有下一波的產業重整──要走向網路的不間斷服務以及家電式連網裝置的世界,那麼其成功關鍵會是同樣的原則。
或許還是需要一些時日才會發生,但我相信,不管以怎樣的形式,這只是遲早的事。
對於能夠清楚預見到遊戲最後的我們來說,機會就是要體認到這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以及眼前巨變所存在的價值,然後採取該有的行動帶領我們的客戶走進這個新世界。
簡單說,就是要想像客戶在演進到這個新世界時,有什麼「最殺的應用與服務」(killer apps & services)以及「最殺的裝置」(killer devices)能夠解決他們的各種相對應需求。不管是在通訊領域,還是生產力,娛樂,或是企業,明日的體驗與解決方案很可能與現在絕大多數的成功應用是完全不一樣的樣貌。它們可能是完全以你自己的社會或是企業人脈為中心。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領域,新的消費與互動模式,都將改變遊戲。這是無法避免的。
為提供這種可能的需求(例如,應用、服務及裝置之間要有很好的一致性),需要在使用者經驗、互動模式,認證模式,使用者資料及隱私權模式,政策與管理模式,程式與應用模式,等等各方面都要有所創新。這些平台的創新雖是小而漸進的,但所帶來的機會卻是龐大的。我們為提供未來新世界的需求所採取的策略、戰術,以及規畫,與流程,它的機會是無窮的。
不可否認的是,在任何大型的企業組織,任何「註定」的轉型都必須由內開始。從外部開始者都會有強烈的影響,特別是在荷包方面。在上位者則要負責開發及闡述一個有說服力的願景,排除障礙,為資源做優先性排序,以及設定好總體的規畫階段。
但是,走在最前面面對真正的轉型,其權力與責任真的很大。
實現夢想
Realizing a Dream
1939年紐約市辦了一場讓人驚豔的「世界博覽會」(World’s Fair),當時被譽為「有史最偉大的秀展」。
當時美國經歷十幾年的大蕭條,百廢待舉,失業率飆至17%;而在歐洲,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開打。對我們來說這無疑是最黑暗的一個時代。
1939年世界博覽會的開幕喚起各種希望:輝煌未來的承諾。來自產業與各國的展示亭展示著未來的願景,以及進步……。Futurama,未來世界(The World of Tomorrow)……各種讓人可以想像未來的圖像。
博覽會主題:嶄新的黎明(Dawn of a New Day )
在整個活動裡,各種活靈活現的報導幫助每個人看到以及夢想著未來新世界的便利性;高速公路及寬敞的市郊。科技的幻想舒解了日常生活的艱辛。
博覽會的展覽以及報導,為整個社會創造了一種氛圍,鼓勵人們從當下的黑暗世界跳躍到未來的美麗新世界,這意謂著個人與群體的一種態度,只要我們心理想什麼,就可以達到。沒什麼不可能的。
在未來幾年,在我要活下去以及對未來的希望的雙重力量裡,製造業成長了50%,科技又開始在進步。當時許多人希望與夢想的,現在都已實現。
而身為其後代,現在我們正活在他們當時的夢想裡。
現在,在我自己的夢想裡,我看到我們公司及產業一個偉大而寬廣的未來:我們生活中各種的創新裝置,在傳遞著無所不在的雲端中心體驗。
無疑的,就如1939年的那個年代,我們的社會條件存在著不確定性:工作、房子,健康、教育、安全,以及環境。是的,現在我們的公司也面臨了環境的挑戰:這是一個艱辛、一日千里,以及高度競爭的環境。
不過,儘管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我還是充滿了希望與樂觀。
往前看,我只看到更加光明而無限可能的未來:甚至在超過10億使用人口之後,有這麼多人正在使用科技改進他們的生活,企業,與社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新的應用,通訊的服務與情境,協作與生產列,商業,教育,醫療,災害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人道服務(human services),運輸,以及環境,安全,……
所有的新服務將會是「雲端中心」而「不間斷」的服務,以一種我們得以全部倚賴它的方式所打造。雲端運算將成為開發者與IT的最普遍模式──這種改變將促使全球企業在基礎設施、系統及商業流程上的巨大轉型。而且這些新的服務,將會與各種難以想像的全新裝置緊密關聯。現在的PC、手機,還有平板,都還只是個開始。我們將看到十幾二十年後(decades)將有各種意想不到的創新,我們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連網隨身機」,任何我們穿的,戴的,甚至桌子,牆壁,環境中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都可以連網。而「連網服務」的裝置可能完全走出螢幕,鍵盤,與滑鼠之外:人性化的「感知」裝置將會看到、知道,聽到,你還有你周遭的事,將會感應你的觸摸與姿勢還有移動,偵測出你和你他人的身邊環境;它們會感測你的位置,方向,海拔高度,溫度,心跳,還有健康……
我們假設未來五年的巨大改變是無庸置疑的,那麼誰能用心檢視過去的技術與成就,預見到改變所將為個人、企業、社會,與政府帶來的價值,機會就在誰的手上。這是迎接嶄新未來的黎明:不間斷服務與連網裝置的未來新世界的曙光已經昇起。
在過去的公司歷史裡微軟一直都相當成功,讓我們再次擁抱未來的趨勢創造五年後的新里程碑──為我們自己、我們的產業,還有客戶,鋪好這條走向未來絕佳商機的道路。
R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